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5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涉及重大利益的法律案要开听证会、公民有机会当面直接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案修改意见等成为修正案的亮点。
近年来,我国法院在审理腐败分子过程中,均依法进行了公开审判。
31.据材料一用民主政治知识简要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合理性。
32.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举措,用政治常识简述其理由。
合理性在于:民主与法制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法制的基础,《决定》充分发挥了民主是法制发挥力量的源泉的作用,确保使人民的要求与愿望充分表达出来以利制定出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使人民群众广泛经常地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使法制得到自觉遵守、切实执行和严格监督;《决定》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保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决定》尊重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或真正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设问要求用民主政治知识简要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行为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比如社会主义民主是法制的基础,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尊重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审题,看设问类型,属于原因类,抓行为主体,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为是依法作出决定,涉及到决策,依法治国等,我们可以按照原因类做法,按照理论原因+意义的模式来组织答案。
学生可能遗漏一些知识点
示例1:概括举措:国家颁布实施《立法法》修正案。
此题设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举措,用政治常识简述其理由,材料中的举措可以任意选择其一,如果选国家颁布实施《立法法》修正案。理由可以有依法治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如果选我国立法法规定,涉及重大利益的法案须开听证会。理由可以讲民主决策的意义,如果选我国法院依法公开审判腐败案件。理由可以从司法公正角度来回答。
审题,看设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举措,并给出理由,选择举措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其一,陈述理由时要按照理论+意义的模式来组织答案。
注意选择举措时,选择一个即可,并给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