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是实验室测定水平面和小物块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曲面AB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且固定.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自曲面上面某一点释放后沿水平面滑行最终停在C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9.利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mm;
10.实验中除了测定遮光条的宽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1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同学们采用图象法来处理实验数据,他们根据(2)测量的物理量,建立图丙所示的坐标系来寻找关系,其中合理的是 .
(1)10.60【考查方向】游标卡尺的读数,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
(1)主尺的刻度:1cm,游标尺上的第12个刻度与主尺的刻度对齐,读数是:0.05×12=0.60mm,总读数:10mm+0.60mm=10.60mm;
首先要知道测量动摩擦因素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动能定理,然后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末速度。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容易将最后的有效数字弄错
(2)实验的原理:根据遮光条的宽度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即可求得滑块的速度:v=;B到C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两个公式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光电门P与C之间的距离s,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故BC正确.
首先要知道测量动摩擦因素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动能定理,然后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末速度。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容易将最后的有效数字弄错
(3)B
(3)由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可知,μ与t2和s的乘积成反比,所以s与的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应该建立的坐标系为:纵坐标用物理量
,横坐标用物理量s,即B正确。
首先要知道测量动摩擦因素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动能定理,然后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末速度。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容易将最后的有效数字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