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充实调整。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13分)

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2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教育的功能方面,都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和保障。教育的目的方面,都是培养巩固政权的统治人才。教育的内容方面,都非常重视道德、知识、美育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方面,都提倡启发诱导;学以致用。(每点3分,其中角度1分,具体阐述2分;本题总分不超过13分)

解析

根据材料,从教育的功能、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在教育的功能方面,根据材料一“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材料二“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得出两者都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和保障;在教育的目的方面,根据材料一“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材料二“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得出两者都是培养巩固政权的统治人才;在教育的内容方面,根据材料一“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充实调整”、材料二“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得出两者都非常重视道德、知识、美育的教育;在教学的方法方面,根据材料一“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材料二“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得出两者都提倡启发诱导,学以致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

解题思路

材料都是比较长,需要仔细的阅读材料,对材料信息真正的弄明白,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概括和归纳,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材料进行比较。

易错点

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往往解答不完整、不规范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变革激烈;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周王室统治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来分析。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变革激烈,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出现,文化上“礼崩乐坏”;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政治上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文化上哲学发展、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解题思路

对教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熟练的掌握,孔子生活的时代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以及柏拉图生活的雅典的民主制阶段和主要内容。

易错点

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不熟悉,不知道孔子和柏拉图生活的时代背景,因此无法分析其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