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9.0分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侯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择自《揭傒斯全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8.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把第三大题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日,是医于误,而且巫之晚也。

(2)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应为“容貌”“面容”,结合语境翻译“样子” “幌子”也可采用词性进行判别,本句中“容”为名词故“容纳”不正确。实词题目近些年考的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 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 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属于常规题型。所选词语皆是高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选项设置合理,所考查四个实词的含义皆是词语的常用基本意项,考生易于解答。而且A项考查的“屏”可联系“屏除”和《史记·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屏人间语”来理解; D项“证”通“症”,症状。清代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中有“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本选项考生可直接将义项代回到文本中,通过检查会发现这个义项符合上下文语境,语意通顺,是正确的。

易错点

C项“恚”可联系(《陈涉世家》)中“忿恚尉”来理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 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所选句子上文说的是徐若虛医术高明,以脉象来给人治病,下文说没有遇到像徐若虛一样医术高超全面的医生,可推断出画钱部分是具体讲述 徐若虛给人治病的情况,“无富贵无贫贱”联系课文中“无贵无贱”可断句,排除B、D两个选项,“信 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意思上相对,故A选项中“不责其报信”不正确由此可确定正确答案。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与往年一样,今年重庆卷断句题仍是选取文言文阅读文本中的句子,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中“无富贵贫贱”与《师说》中“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结构相同,意思相近,可首先断开;而“不效”“不治”“自是”“吾里”“专其功”都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词语,结合文本上下文正确断句不难。

易错点

注意“信 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意思上相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错解词语,“学者”为学医的人,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学者”,而且“求一良医而不可”扩大范围,原文是说“故或旷数郡”后求民医而不得。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 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 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常规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本题四个选项设置合理,前三个选项侧重于考查对文本每一段内容要点的概括,考生只要审准题干,在原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信息,逐一排查就可得到正确答案。

易错点

D项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评价,考点比较全面。利用“错解词语”和“扩大范围”来设置错误选项肢,也是这类题目常用的设错手段。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2)(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注意上下文语境和重点字 词的落实。本题需要注意的字词及句式有:(1)“殚,”竭尽,用尽;“卒”,最终;“且” 将要;“是”这。(2)本题注意“一方之良” “一言之善”均为定语后置句,_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应为“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见解”;“重帀” “师”为动词,翻译为“携带重金”“拜为师”

【参考译文】

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以来就是这样,现在尤其突出。只要是有病,不管病的时间长短,病势轻重,吃了一次药不见效,立刻摒弃医生。到了巫师那里,反复十几次不见效,也不后悔,并且深深引咎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说一句责备巫师的话。所以病好了功劳总是归于巫师,而病没有治好却总是归罪于医生。见效不见效,巫师总是受到最高的奖赏,医生往往要放在后面。所以医生想急于获得利益,取信于人,就必须借助鬼神的名义,做出装神弄鬼的样子,即使是上等智慧的人也很少有不被迷惑的。更有甚者,沅湘之间出现了用人来祭祀不应当祭祀的鬼,谋取利益的事,他们遭受了重重的处罚却不怨恨,巫师带来的祸患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消解。医生的医术长时间不能胜过巫师的巫术,即使有好医生尚且不能施展其医术,来成就他的名声,学习医学的人也就一天天懈怠了,所以有时找遍几个郡也找不到一个好医生。唉!难道是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已经被废弃了吗?为什么巫师造成的祸患到了这个地步呢!人能够过完应有的寿数,不是一种幸运吗!

我的同乡有一位徐若虚先生,徐姓是郡里的大姓。十五岁时考中了进士,就辞官回乡做了医生。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经过几十年,他的在医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著有《易简归一》几十卷。辨别疑难杂症,补足缺漏,广泛搜集资料,明辨考察, 通晓、洞察细微敏锐的事物,人们都认为他是古人再生。他凭借脉象治病,不按照症状,无论富贵贫贱,不要求他们回报,相信他来治疗的,没有不见效的。那些不来治疗的,也一定提前知道了病情。病人让巫师看过一次,就离开不再去找巫师了,从此,我们乡里的巫师,渐渐不能独占功劳了。我行走几千里也没有见过能比得上他的医生。偶然遇到一个医生,又都是只研究一种病情,擅长一种病的治疗罢了,没有各种病症治疗都擅长的。来到旴江,认识了汤伯高,通晓医术,沉静深邃,不自我夸耀,不傲气,非常像徐若虚先生。我正忧虑巫师造成的祸患,医学之道不能被认可,坐视百姓生命夭亡而不能救治,而敬佩汤伯高的学问类似于徐若虚,并且试探让他治病马上就见效,因此一并写下巫师和医生行为的利害关系,以及有关徐若虚先生的经历来赠送给他。唉,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的汤伯高,相信他们的人都像我家乡的人一样,巫师难道能长时间占据优势吗!

汤伯高名叫尧,自号常静处士。徐若虚名叫棪。听说庐山有一位郭氏,号叫南寄的,也很有名气。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是高中学段应掌握的重点字词句式,考生做好课内知识积累和迁移即可得分。

易错点

第二句的句式容易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