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语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5分)

一 代 儒 宗 马 一 浮

郭继民

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

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

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

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

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

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16.文章是通过什么手法介绍马一浮的“儒学主张”的,这些主张包括哪些内容?(6分)

17.材料多处引用他人对马一浮的评价有何作用?请举例简要说明。(6分)

18.有人认为马一浮人生能有大成,这与他读书特别多、中西结合是有关联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与他自己的天赋有更大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项梁的评价与他“欲为儒宗、文宗”的心愿有关,与“精通诗歌、书法等”无关;C项“有偏题之嫌疑”不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熟悉文本,将选项逐一排查。

易错点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手法:采用了大量的引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主张:①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②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③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④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反对“六艺皆史”。(评分细则:主张共4分,每点1分。手法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采用了大量的引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既有名家对马一浮的评价,也有马一浮自己的学术观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

熟悉文本,归纳要点,总结答案。

易错点

引用,正侧结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多处引用,丰富传主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传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引用熊十力的评价,意在突出传主的学问之深,诗歌造诣极高;引沙孟海的说法,高度赞扬了传主对历史碑帖研究的独到,知晓其书法精纯的因由;引梁漱溟的评价旨在突出传主在我国儒家学派的宗主地位;引文末的赞语,是对传主终生追求并践行“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肯定与敬佩;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传记的真实性(观点各2分,具体分析2分,应至少举两例进行分析)

解析

引文的作用;作者的写作意图是答本体的关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题思路

找出引文,结合主旨,归纳答案。

易错点

引文的作用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1:能成一代宗师,应该是与读书有特别大的关系。①起始就跟随母亲学文,有了良好的习惯。②读书之多,无有能及。曾经读完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这为他的国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东西结合。他学习了西方文明,翻译研究了西学,并认识到西学和东方之学的关系。西学生活为后来得出“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的结论打下了基础。后来认为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肯定了传统的文化。(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示例2:能成一代大师,更源于他自身的异人天赋。①他的智慧过人,就说明了他的天赋异人,所以他的老师郑举人就辞馆了。②他的过目不忘,是一般人企及不了的。一生阅书无数,被誉为“读书种子”。③诗歌造诣极高,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说明他的天赋之高。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书法亦精纯,被评价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这些方面的成就说明了他的天赋是无人可及的。(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示例3: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说也行,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先找出马一浮读书特别多、中西结合的内容,再找出他自己的天赋的内容,探究出解题思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分条理解,在文本中找出依据,得出答案。

易错点

马一浮人生能有大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