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6.0分
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9.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

40.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

解析

此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则史料的解读,其次是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晚清社会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

解题思路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考生自然而然地可以想到三位代表人物所处时代、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该人物在引领时代发展问题上曾经发挥过的作用等,那么这个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如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当时的社会思想深受程朱理学的禁锢,文字狱的压迫,更多的知识分子投身故纸堆,不问政治(乾嘉学派)。受时代变化的影响,顾炎武倡导实学,主张经世致用,要求人们把经书研究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引领时代风气的进步。魏源作为封建士大夫,受正统儒学影响,是封建卫道士。但是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他逐渐认识到了中国(清王朝)受西方之害之所在,逐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在当时的环境下,魏源的思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他的同僚,启迪了国人开眼看世界的视野。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在那个时代新文化运动具有启发民智,解放思想的作用,材料中论及“国命存亡之大政”最能代表其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初衷,其呐喊也成为时代的先声。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比较圆满地解答本题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该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以及有效关联试题情境与教材知识的关系。

易错点

不能准确的分析和概括材料,解读材料能力不足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解析

此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三位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从人民的觉醒、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等方面加以分析。

考查方向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晚清社会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

解题思路

考生需要思考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从题干中可以寻找出三位思想家的哪些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明清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程朱理学渐受质疑,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等思想逐渐为人们所知晓,引领人们逐步走向思想启蒙的历史时期;经受鸦片战争重创的清王朝,并没有及时从失败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奋起直追。而其间诸如魏源这样的封建士大夫中的开明分子,能明辨外患渐来的问题所在,并进一步呼吁国人奋起直追以御外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实属难能可贵。“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教材用语)。面对内忧外患,陈独秀等人借鉴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武器,发起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引领人们从封建礼教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给人们尤其是青年人以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启蒙,启迪、引导人们走向科学与民主的康庄大道,并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培养了青年人的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基于此,我们从如下方面分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引发的思想上层建筑的变化,受时局动荡的震撼与影响,社会变革时期先进分子的使命意识,先进分子紧扣时代脉搏的思考和奋斗等。该问题主要考查了考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透过现象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能力。

易错点

此题易错点在于对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