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2.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冯其庸略忆

顾学文

著名红学家、文史家、古文化学家冯其庸2017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冯其庸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他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

冯其庸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小学、中学,读读停停,他一边种地,一边自学,到处找书读。在读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时,冯其庸被这位圣僧以万死不辞的勇气赴西天取经的精神所震撼,不知不觉在他年少的心里种下了求学求真的种子。

若干年后,这颗种子发芽、生长,最终促成了一次学术壮举。自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间,冯其庸以古稀之年陆续完成十进新疆、三登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壮举,终在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找到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东归后1355年来第一次被发现,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赞冯其庸“做了我们没能做的工作”。

对冯其庸来说,实地考察也是一种“笨功夫”。在他的“人生总结”《风雨平生》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我一向认为除了应该读书架上的书外,还必须读保存在地面上、地底下的各种历史遗迹和文物这部‘书’……对于一切学术的结论,没有可靠的文献,没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挖掘,就很难做出确定的结论。”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国学院,校领导亲自登门,盛情邀请已经离休十年的冯其庸出山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国学院的课程体系来自冯先生的建议,在此之前,学校多次邀请专家研讨,一直莫衷一是。原因很简单,专家自己就没有受过国学教育,完全没有经验。期间他创办“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提出“大国学”概念,将西域学纳入国学研究视野。

冯其庸不仅潜心于学问,还寄情于诗书,结缘于翰墨。曾有人求教他学问与书法之间的联系,他说:“我搞学术是下苦功夫,究根穷源,找不到证据不罢休。学书法也要有钻研精神,比如对《兰亭序》,我是反复研究的。藏在日本的《丧乱帖》在上海展出,我特地到上海去观摩,看,就是学。不仅要临帖,还一定要多看。年轻时我曾将喜欢的法帖张贴在家中门内,进门出门反复看,时间久了,就刻在心里了。”

“苦功是基础,功夫还没练好,就想创新,不符合规律。”冯老说。

(摘编自《解放日报》2017年2月10日)

【相关链接】

1946年初,冯其庸先生进入无锡国专学习,得到了诸多名师的指导,有国学大家唐文治,被蔡元培誉为“国之珍也”的王蘧常,史学大家童书业,“大漠诗人”顾佛影等等,诸位先生均为我国学界泰斗;近百年来文化艺术界之硕儒。先生的学术研究及书画艺术创作的赞誉文字,是有目共睹的,我在不同的时间内曾分别聆听了学界泰斗季羡林、启功、任继愈、蒋风白等先生对冯老学术与画境的品评:

(《久疑频报问迟庐——缅怀冯其庸先生》张继刚)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下列关于冯其庸观点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一项是( )(3分)

6.冯其庸先生为何能取得很高的学术和艺术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原文“此古道为玄奘东归后1355年来第一次被发现,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赞冯其庸“做了我们没能做的工作”。赵朴初的身份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冯其庸找到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赵朴初是从佛教的角度赞扬冯其庸,并不是代表社会各界人士。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针对选项中的每一句话,回到原文进行比对,在原文中找到根据。

易错点

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而不是回到原文进行比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无中生有。原文“我一向认为除了应该读书架上的书外,还必须读保存在地面上、地底下的各种历史遗迹和文物这部‘书’……对于一切学术的结论,没有可靠的文献,没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挖掘,就很难做出确定的结论。”推断出“内容丰富趣味无穷”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考查方向

分析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易错点

D项,概括性强,考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随意选择答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重视知识积累和广博追求:年少刻苦自学,汲取知识,学有成就后,不自满,继续广泛钻研;②具有实干苦干的工作精神:锲而不舍的实地探索求真和反复专研,用好“笨功夫”苦功夫;③得到名师大家的指导鼓励:无锡国专学习时,诸多名师指导,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之时,学界泰斗不断赞赏。

解析

回到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区间,然后进行概括,并整合成答案。

考查方向

分析传主作出贡献、取得成就或形成个性品质的原因。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联系传主的成长经历进而感悟人物的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人物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易错点

要点不全或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