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4.0分
文综

1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

(2)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①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③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消费升级。④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加入“抢名”

混战,认识到了文化对经济有重大的反作用。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将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改名,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割裂了文化的历史联系。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随意改名,随意杜撰历史人物题款,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④文化发展要立足社会社会实践,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虚构历史。

解析

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意义,可以看出本题主要分析文化与旅游结合,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的作用,可以从文化生产力、文化消费、文化对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这几个方面考虑;第二问限定答题范围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主要从文化与经济、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组织答案。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化的作用、文化传承、文化与经济

解题思路

1.审题,看设问,从设问中得出题目考察的教材范围,初步确定需要联系的基础知识的范围。

2.审材料,结合设为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题的切入点

3.整理答案,分析补充。看分答题、

易错点

第一问不能从经济角度回答,而打出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