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6.0分
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多个行业中,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2015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的“路线图”。推进供给侧改革,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也是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的又一重大举措。

  材料二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什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抵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13.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1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精准扶贫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和破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

解析

首先,审设问:得知设问属于“怎么做”的措施类题目,属于高考热点,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其次:审材料(包括图表)提炼有效信息得知,我国在产能过剩方面采取的举措有: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推进供给侧改革,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改善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等等。

最后,将材料信息与经济生活的主体对接,提炼答案。①针对五大严重产能过剩的产业,需要发挥市场调节和企业自身的作用,要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和破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②针对我国转变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结合当前热点和国家宏观调控,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市场资源供需错配问题;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过剩产能转移和退出。

③针对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寻找增长新动力;改善发展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等有关信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经济生活“措施”类题目,经济生活常见的主体包括:生产力(根本)、市场调节、国家宏观调控(三种手段)、企业、个人等。找准材料中不同的“怎样做”的主体,有些事显性的,有些则是隐形,需要自己挖掘。找全相关主体后,再联系教材相关知识作答。

易错点

本题考生应明确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知识,同时把握供给侧等热点内容,把握供给侧的经济原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解析

首先,审设问可知,本题属于政治生活“怎么做”措施类题目,要求分析如何精准扶贫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设问中没有明确的主体限定,解读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审材料可提炼有效信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坚持中国制度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等。①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可调动党的相关知识,作为党员在精准扶贫中要从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党的建设和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作答;②由坚持中国制度优势,可调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组织答案;③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这个不具有明确的主体,可发挥政府、人大、公民等的作用,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而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精准扶贫是政府的职能,更是职责。可从政府的职能、原则、科学民主决策等方面作答。

最后,作答,将材料和调动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中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我国的政治制度等。

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政治生活“措施”类题目,要明确政治生活常见的主体包括:党、政府、人大、其他国家机关、政协、人大代表、公民等等。

易错点

必须准确掌握政治生活中各主体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