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9.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闶,字抑崇,明州鄞县人。绍兴元年,以上舍选赐进士第。执政荐之,召为秘书省正字。时将赐新进士《儒行》《中庸》篇,闶奏《儒行》词说不醇,请止赐《中庸》,庶几学者得知圣学渊源,而不惑于他说,从之。

权礼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寻迁著作佐郎,以言者论罢,主管崇道观。召为国子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帝曰:“士习诗赋已久,遽能使之通经乎?”闶曰:“先王设太学,惟讲经术而已,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神宗始以经术造士,遂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才,乃设词学一科。今宜以经义为主,而加诗赋。”帝然之。闶于是条具以闻。其法以《六经》《语》《孟》义为一场,诗赋次之,子史论又次之,时务策又次之。太学课试及郡国科举,尽以此为法,且立郡国士补国学监生之制。中兴已后学制,多闶所建明。

闶又言建学之始,宜得老成以诱掖后进。乃荐全州文学师维藩,诏除国子录。维藩,眉山人,精《春秋》学,林栗其高第也,故首荐之。新学成,闶奏补试者六千人,且乞临雍,继率诸生上表以请。于是帝幸太学,秦熺执经,闶讲《易·泰卦》,赐三品服。胡寅闻之,以书责闶曰:“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罔人孰甚焉!平生志行扫地矣。”

闶少宗程颐学。宣和末,杨时为祭酒,闶为诸生。胡安国至京师,访士于时,以闶为首称,由是知名。闶除礼部侍郎,帝因问闶张九成安否,明日,复以问秦桧,桧疑闶荐。中丞李文会承桧旨劾闶,出知筠州,不赴,卒。初,秦棣尝使姚孚请婚,闶辞之。其著述有《春秋集传》行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宗始以经术造士,遂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才,乃设词学一科。

(2)胡安国至京师,访士于时,以闶为首称,由是知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罔:蒙蔽

考查方向

文言文实词。能力层级为运用B级。

解题思路

实词的考查方向多是一词多义,考生平时应多注意积累,同时在考场上要利用好语段做好推断,利用前文的“欺天”,来推断“罔人”。

易错点

D项“罔”的确有没有的意思,不过从文段推断可知不应为此意,此题考察难度较低。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礼部不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那是吏部的职责。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题思路

三省六部中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考前必须掌握好的,此题考查较为基础。

易错点

平时识记不牢,就有可能对选项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容易产生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强加因果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仔细比对文本,不遗漏信息。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易错点

忽视D选项中的“因此”,就可能误选其他选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译文:神宗时开始用经术选拔人才,于是停止诗赋考试,又考虑这样不足以尽揽人才,于是设置词学一科。

(2)译文:胡安国到达京都,向杨时访求士人,杨氏认为高闶是首屈一指的,高闶因此闻名。

解析

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1)“造”,“罢”,“尽”;(2)“访”,状语后置“于时”,以……为.同时要注意语句通顺。

考查方向

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句式一定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易错点

对特殊句式容易忽视,翻译不到位。

【参考译文】

高闶,字抑崇,明州鄞县人。绍兴元年,因为上舍选送被赐进士及第。执政的人推荐他,皇帝召任他为秘书省正字。这时,皇帝准备赐给新科进士《儒行》《中庸篇》,高闶上奏说《儒行》的词说不够醇厚,请求只赐《中庸》,或许这样学者就能够获知圣学渊源,而不被其他学说迷惑,他的意见被采纳。

权任礼部员外郎兼任史馆校勘。不久他升任为著作佐郎,因为谏官弹劾而免职,主管崇道观。皇帝召任他为国子司业。这时,正兴建太学,高闶上奏说应该以经术为先,皇帝说:“读书人研习诗书已经很久,能够仓促间让他们通晓经术吗?”高闶说:“先王设立太学,只是讲说经术而已。开国初年还沿用唐制使用诗赋,神宗开始用经术来造就士子,于是罢止诗赋,又考虑到这样不足以尽揽人才,于是设置词学一科。现在应该以经义为主,加以诗赋。”皇帝认为(他)说得对。高闶于是分条陈述来禀告皇帝。其方法是以《六经》《论语》《孟子》之义为一场,诗赋次之,子史之论又在其次,最后是时务策。太学的考试以及郡国的科举,都施行这种方法,而且确立了郡国士子补任国学监生的制度。南宋中兴以后的学制,很多都是高闶创设的。

高闶又说建立太学之初,应该请到年高德劭的人来劝导奖掖后进。于是推荐全州文学师维藩,皇帝下诏拜任国子录。维藩,是眉山人,他精通《春秋》之学,林栗是他的高足,所以首先推荐了他。新学建成以后,高闶上奏补充考生六千人,而且请皇帝驾临辟雍,继而他率领诸生上表陈请。于是皇帝驾临太学,秦熺手执经卷,高闶讲解《易·泰卦》,皇帝赐予他三品官服。胡寅听说此事,就写信责备高闶说:“阁下身为学官之首,不能建立宏大的理论,究明天人之规律,却阿谀权贵,迎合君主的意旨,请求作太平之典,欺天罔民,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你平生的志向和操行已经被破坏无遗了。”

高闶从小推崇学习程颐。宣和末年,杨时为祭酒,高闶为学生。胡安国来到京城后,向杨时访求士人,杨时首称高闶,高闶由此知名。高闶拜任礼部侍郎,皇帝随便向他问起张九成是否安康,第二天,皇帝又来问秦桧,秦桧怀疑张九成是高闶推荐的。中丞李文会秉承秦桧旨意弹劾高闶,高闶出知筠州,不赴任,后来去世。当初,秦棣曾经派姚孚向高闶请婚,被高闶拒绝了。他的著述有《春秋集传》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