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6.0分
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各国或出席国际重大会议时,不仅多次引用国学经典,也入乡随俗,引用出访国家的谚语俗语、名人名言,甚至巧妙地进行中外名言的搭配,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国发展与各国友好合作的期望,阐述了“开拓与别国合作,欢迎各国搭乘便车”的中国态度。

2015 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2015年4月,习近平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其中引用非洲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后,又补了句中国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希望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015 年11月,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有句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越南有句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我期待着访问期间同越南领导人进行深入沟通,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越关系发展方向,使中越关系行稳致远。相信只要中越携手共进,加强合作,必将开创中越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实现中越两国共同发展繁荣。”

15.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互鉴方式对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16.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分析为什么世界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17.请你就如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互鉴提出两点建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通过文化互鉴能够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通过文化互鉴能够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形成平等协商的友好关系。

③通过文化互鉴,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解析

       根据题目设问中的“文化互鉴方式对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知识点,学生就以上两个主干知识分别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考查方向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几次关于文化方面的讲话”为材料,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看清试题要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看范围要求(考查哪一模块知识)、看能力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考查什么能力:是识记?是理解?是运用?)、 看分值要求、看设问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其次,审读材料全文;要审好题,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像分析语文试题

一样,认真阅读材料全文(若是图表题,则要看表头、标题,要把图表内容进行从横比较,要重视表注等)。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1、找出材料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2、归纳出每一段材料意思即“反映了什么”、“说明了说明”。3、 得出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4、 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题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

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最后,联系知识点,组织答案。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列好提纲,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2、 答题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详略得当,做到“三化 ”( 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 )。3、恰当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易错点

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关系”的知识点不熟悉导致回答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部分离不开整体,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世界各国只有立足共赢、加强团结、相互合作,才能能形成强大的整体功能、实现办大事的目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共同的利益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推动世界向共赢方向发展,才能实现办好事的目的。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存在着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的合作,文化上的互鉴,因此,只有摒弃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才能实现办长久之事的目的。

解析

       根据题目设问中的“世界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点,学生要从联系普遍、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等角度分别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以“习近平同志几次关于文化方面的讲话”为材料为材料,从设问中的“世界各国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限定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分析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谓,“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易错点

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点不熟悉导致回答问题不全面,或者回答成了发展、矛盾等观点。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国与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积极主办中外文化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以经济为纽带,推动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抓住“如何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互鉴”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建议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以提建议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学以致用,主要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高考中开放性试题的命制通常以命题者要考查的知识点,虚拟情境,或取材于时事素材、重要文献或生活实例,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分析材料,解读有效信息,完成答题。此类体的解题要领是:第一,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提取关键词;第二,依据材料中心意思,按照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易错点

学生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点不熟悉导致无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