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6.0分
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清源,著名围棋大师,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其中“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最好的水准。吴清源晚年又将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吴清源去世后,聂卫平曾回忆说:“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搏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15.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吴清源的辉煌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16.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搏二兔,不得一兔”的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17.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就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具体做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吴清源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将道德经的思想巧妙地运用于围棋比赛之中。

② 吴清源成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③ 吴清源在围棋对决中发挥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质,与日本围棋界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既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也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

解析

       从材料中的“吴清源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其中‘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最好的水准。”反映出了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以及文化的民族性。

       从材料中的“吴清源晚年又将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 反映出了其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了时代现,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查方向

       本题以“吴清源的在围棋上的辉煌成就”为材料,从设问中的“说明吴清源的辉煌成就是如何取得的”限定考查“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材料。审材料时注意两点:一是划分材料层次并分别概括出段落大意,并且要注意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材料所体现出的原理。本题材料要着重围绕着“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去找联系。

其次,审设问。先要分析出角度,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吴清源的辉煌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最后,联系知识点,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内容,学生应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包容性等角度分别进行展开分析。

易错点

由于学生对“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知识点不熟悉导致回答问题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搏二兔”是希望“得二兔”,却会导致“不得一兔”,价值选择中要统筹兼顾,防止“得” 向“不得”转化;

② 矛盾具有特殊性,“二兔”各具特点,价值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不同矛盾的特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③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价值选择中要集中力量于主要矛盾,“搏二兔”会分散力量,不利于具体价值的实现。

解析

       学生应该从“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提炼出本题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相关知识,“搏二兔”与“不得一兔”可以反映矛盾双方的转化、矛盾特殊性以及要抓住主要矛盾。

考查方向

       本题重点在于分析吴清源先生所说“搏二兔,不得一兔”,考查学生对矛盾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设问中要求的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分析“搏二兔,不得一兔”的原因。答题格式:①理论依据﹙考点﹚+﹙主体﹚怎样做或②理论依据﹙考点﹚+材料说明的道理 (答案一般写明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易错点

由于学生对“矛盾的相关”的知识点不熟悉导致回答问题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示例:经典国学诵读;学习民间艺术、国粹精华(书法、武术、京剧、国画)等。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能“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写出个人的做法,言之有理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以开放性设问综合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高考中开放性试题的命制通常以命题者要考查的知识点,虚拟情境,或取材于时事素材、重要文献或生活实例,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分析材料,解读有效信息,完成答题。此类体的解题要领是:第一,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提取关键词;第二,依据材料中心意思,按照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易错点

由于学生审题不认真,回答成了政府或社会的角度,没有从个人生活实际出发去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