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2015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半后重启,会议就贸易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根据图表信息,运用经济常识,预测未来五年中日、中韩贸易发展趋势,并分别列举一个最主要的预测依据。
1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在全面投入运营后,亚投行将运用一系列支持方式为亚洲各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以振兴包括交通、能源、电信、农业和城市发展在内的各个行业投资。亚投行的设立( )
①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促进地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将改变由发达国家主导世界市场发展的局面
④有助于加强亚洲各国生产的相互协作,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
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
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15.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这说明( )
①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④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答案示例1:预测未来五年中日、中韩贸易发展呈现良好趋势。(呈增涨趋势)预测依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经济合作在层面上,有双边、多边、区域直至全球的合作;在领域上,贸易、金融、
服务、科技、生产诸方面的合作齐头并进;在范围上,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合作的界限和差异被超越和打破。因此,各国既要善于善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中日韩作为亚洲区域经济的主要经济体,三国贸易合作与发展正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体现,不断提升三国自身经济实力和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同时也将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
答案示例2:预测未来五年中日、中韩贸易发展呈现良好趋势。(呈增涨趋势)预测依据: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方式,必须主动、积极面向市场。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客观上要求打开国门,使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联成一体,以此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大市场,它把所有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条件下联系起来,使参与国在经济上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大大加速各自的发展。因此,中日韩作为亚洲区域经济的主要经济体,三国贸易合作与发展正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体现,不断提升三国自身经济实力和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同时也将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
答案示例3:预测未来五年中日、中韩贸易发展呈现良好趋势。(呈增涨趋势)预测依据: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资源也各有差异,每个国家都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劣势或弱势。相互交换合作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满足大家多方面的需要,使商品交换的各方都得益。(略)答案示例4:预测未来五年中日贸易发展呈现下降趋势、中韩贸易呈现增长趋势。预测依据: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日益加强,从而加剧了各国经济安全的敏感度。一方面,各国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加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隐患,都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影响。加之,中日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将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防患经济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中日贸易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中韩贸易上涨趋势与答案示例1、2、3相同。
其他符合设问要求,阐述言之有理,且逻辑清晰都可。
本题属于开放型命题,考生自己预测中韩贸易发展方向,并且用所学知识答出依据,只要阐述言之有理,且逻辑清晰都可,如考生预测中韩贸易上涨趋势,应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上找依据;如果预测呈下降趋势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上分析。
1、审好设问,明确问题要求的知识范围,设问方向。
2、调动知识,限定范围的知识针对性回答。
3、结合材料,逐条回答,分清条理,注意术语的运用
(1)只做出预测,但是依据回答不合理 (2)不能完整的论述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