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7.0分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21.这首词开头“茅檐人静”等三句有什么作用?(4分)

2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2分)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2分)

解析

首先明确所给诗句是什么内容,再看看所给诗句在诗中的位置。“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在这样的寓所里,“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同时作者想象出“连江风雨”、“萧萧暗雨打窗声”。其愁绪便跃然纸上。此三句诗为写景句,放在诗歌开头部分,往往起到渲染气氛、做铺垫的作用。可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把握诗歌中词句含义和作用,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诗歌词句作用:(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 (2)从结构看,在诗歌的不同位置上句子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开头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设伏笔、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等作用;在中间:有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结尾:有总结全诗、照应开头、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3)从表达效果看:起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作用。

易错点

在答此题时,不清楚写景句的作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运用反衬手法,(1分)好处是以莺燕的无声反衬出杜鹃啼声的悲切。(2分)

解析

首先明确所给诗句采用了什么手法,经过分析,发现是反衬手法,然后分析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手法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易错点

在答此题时,不清楚是什么手法,同时诗歌的分析和手法的结合不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