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4.0分
语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归来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

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12.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3.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E

解析

A项“反映了她的愚昧无知”错误;C项“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理解不正确;E项“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错误,表述分析不符合文意。

考查方向

分析综合能力,梳理整合小说内容,理解小说主题。

解题思路

在通读小说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及其性格,梳理结构,概括小说主题。从小说主题的把握入手,理解各选项。

易错点

立足于小说中人物的具体表现,脱离整篇小说,来理解文中内容。如A项冯秋萍的表现与农民工的节俭品格分不开,不应该理解为愚昧无知,E项“让人黯然感伤的一幕”反映的是农民工阶层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存在问题,考生经历社会生活较少,容易只从表面感性去理解,从而认为“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的说法合理,导致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第一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2、第二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共4分)

解析

该题属于对小说环境分析的题型,考生应该从小说具体环境入手,结合人物及相关情节和主题入手,来加以分析概括。

考查方向

鉴赏评价,从小说环境、人物和具体事件入手,结合结构内容,分析鉴赏小说典型环境的作用。

解题思路

第一处环境在车厢内,好结合父子两人带着冯秋萍骨灰回家的事实及父子两人的矛盾来分析;第二处,环境在车站,应主要结合人物心境及小说主题进行分析。

易错点

考生容易将环境和小说主题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忽略环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回家”为线索,使叙事显得更加集中;2、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

通过“回家”这一典型事件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3、从主题表达来

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回家”来展示乡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悲悯

之情;4、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如此悲惨,对比中更

能突出乡村打工者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每点2分,共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体属于探究题型,“回家”的线索,使小说情节紧凑,使李大壮一家农民工的形象更加突出,使小说反映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更引人关注,突出了主题。

考查方向

分析综合,把握小说线索,梳理小说结构,理解小说人物及主题。

解题思路

考生应该抓住“回家”的线索,结合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展开分析。

易错点

考生容易忽略回家这一线索在小说艺术感染力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