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5.0分
历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受倭寇侵扰,松江府又发生灾荒。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祖母、母亲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徐光启从小就对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1581年,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1596年,徐光启开始教私馆。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后来在南京又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加入了天主教。1604年,43岁的徐光启中进士,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若今之时文,真是无用”。他还曾设想废弃八股文,叫学生去学一些“有用之学”。他赴北京任职后,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1633年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另外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农政全书》转录了很多古代和当时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收录了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农业方面的专门论述,这部分论述都是徐光启经过试验和观察之后取得材料写成的,科学性较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徐光启接受并传播西学的因素。(8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光启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7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因素:徐光启个人的生活环境;科举经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根据材料“徐家的生活日……益窘困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治产兴家、抗击倭寇有着直接的印象”得出徐光启个人的生活环境;根据“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但此后两次京试进士,均落第”“艰辛的科举/之路使他反思”得出科举经历;根据“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并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得出西学东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徐光启

解题思路

仔细的多读几遍材料,对材料的核心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取归纳,形成答案,不要照搬材料。

易错点

材料比较长,学生对于这样的材料往往缺乏耐心,不能系统的整体上把握材料,从而不能完整的提炼材料信息,回答遗漏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贡献: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采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知识,发展传统天文、历法;编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每点2分,不超过7分)

解析

根据材料“先后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得出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根据材料“徐光启主持编写《崇祯历书》,其中采用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宇宙体系,引进了经、纬度及其有关的测定、计算方法等”得出采用西方科学方法和知识,发展传统天文、历法;根据“徐光启还编写了《农政全书》”得出编著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徐光启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需要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到材料中关于徐光启传播西学所起的作用,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对答案进行补充。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不能准确的提炼材料的核心思想,对材料一知半解,形不成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