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1.0分
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小桃红  秋江

倪  瓒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雪晴天,绿蘋红蓼参差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8.本曲是怎样来写秋江的?试简析。

9.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从动静和视听方面来写的。(答够以下4点给5分)

“水影明如练”——静景描写;“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动景描写;寒烟、如练、数行雁、雪天、绿蘋、红蓼、白鸥——视觉;一声哀怨——听觉。

解析

前人对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倪瓒的这首曲子描写江南水乡的景色,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曲动静结合,从文面看,写动态的有“眼底离愁数行雁”、“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其余句子是从静态方面写的;作用:动景与静景和谐统一或首尾照应。写色彩的有蓝天白雪(雪晴天)、绿硙、红蓼。这首小令描写了在晴朗的天空下,绿色的浮硙、粉红色的蓼花高低错落地生长在水边情景。作者将白、蓝、绿、红几种色彩巧妙地调和在一起,把秋色点缀得异常绮丽、多姿多彩。一江秋水,数行飞雁;雪后初晴,小船载着歌声,惊起沉睡的白鸥。景物动静交错,其中混和着淡淡的愁绪,颇有韵致。词人是运用色彩的高手。明净的秋江水、蔚蓝的晴空、绿、红蓼、白鸥,这一切构成一幅十分宜人的画卷。然而,离愁数行,一声哀怨,词人内心的悲凉,却完全溢于画卷之外。因此,此曲不是单纯的写景之作。诗中的“眼底离愁”是什么,作者并未明说。倪瓒晚年预感国势将乱,疏散家财而遁迹江湖,其“离愁”也许就是因此而来,也许不限于此,还有更深一层的底蕴。总之,作者一方面把大自然写得很美,一方面又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完整地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就又称艺术技巧,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的统称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分析该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本曲结合内容,“水影明如练”——静景描写;“吴歌荡桨,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动景描写;寒烟、如练、数行雁、雪天、绿蘋、红蓼、白鸥——视觉;一声哀怨——听觉。所以整体是从动静和视听方面来写的

易错点

考生回答不全面,没有理解诗句内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本曲抒发了离别之苦。

江水如练,绿蘋红蓼,景色热烈——以乐景衬哀情,更显离别之苦。

秋水寒烟,飞雁眠鸥,景色凄凉——以哀景衬哀情,尽显离别之苦。

解析

答题模式:①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②揭示思想内容。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

①从题材入手,把握诗歌基本的情感倾向。某类题材,往往表达着类似的情感,如山水诗往往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有时隐含对污浊官场的厌弃。②从意象入手,领会情感内涵。诗歌借助语言描摹塑造形象,而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作者常常借助意象来抒情言志,因此必须理解意象的情感内涵。③从创作背景入手,结合诗(词)中描写的社会现实、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词)前的小序、诗(词)后的注释中交代的创作背景等,判断诗歌的时代内容。④从注释入手,把握特殊的深层内涵。注释往往提供必要的隐秘的信息,一般而言,介绍写作背景的注释,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易错点

考生因为对诗句内容没有理解到位。因而对情感把握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