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5.0分
文综

43.从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

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 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 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 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 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 不事战守, 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 致使战事失败, 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对于琦善的评价的变化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对琦善采取肯定态度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5.(1)特点:政府与民间参与(或政府重视,或民间力量是中坚);救济与复兴结合;引起学界关注(或学界积极参与,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方面(或内容广泛)。

解析

45.(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可以从复兴运动的手段(是革命还是改良)、复兴运动的具体内容(内容是否广泛、是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等等角度,带着这些角度再去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

(2)结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目的是否达到”的模式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背景方面主要突出“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 目的当然是想去解决“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目的是否达到”可以从这场农村复兴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代表农民的利益也就注定这场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目的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当然“试图探索与解决本身也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46.(1)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

(2)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问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研究者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阶级立场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查方向

45.(1)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和评价。此题虽说是选作题,但难度不小。2006年华中师大考博试题“论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并对其评价”对此题有所涉及,也是现代史观在现在新课标试题中的具体应用。

(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和评价。此题虽说是选作题,但难度不小。2006年华中师大考博试题“论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并对其评价”对此题有所涉及,也是现代史观在现在新课标试题中的具体应用。

46.(1)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

(2)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

解题思路

45.(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可以从复兴运动的手段(是革命还是改良)、复兴运动的具体内容(内容是否广泛、是否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复兴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力量等等角度,带着这些角度再去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

(2)“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要结合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是什么、目的是否达到”的模式从材料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背景方面主要突出“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 目的当然是想去解决“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目的是否达到”可以从这场农村复兴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代表农民的利益也就注定这场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目的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当然“试图探索与解决本身也是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的。

46.(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

易错点

45.本题难度困难。知识上的缺乏会成为此题最大的失分点。作为近代农业的发展,在近代历史讲述中是个比较缺口的知识。近代民族工业或近代经济的发展是现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对农业也仅仅涉及到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一些救国探索中的农业主张(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平分土地,辛亥革命平均地权,中共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因此引导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涉猎很有必要。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是当前学术的一些热点研究主题,解题时可结合以下材料来讲解: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日趋衰败,农民日趋贫困,农村危机日趋严重,尤其是进入20年代之后,农村经济更是在崩溃的轨道上加速前进,农村社会承载危机的能力早已达到了极限,崩塌似乎只是一夜之……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并且有了种种方案,已经付……党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于是在完成全国统一之后,便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中央棉……业统制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农本局等科研、改良、推广机构.并于1933年5月6日成立农村复兴委员会,隶属于……调剂农村金融,增加农民生产,使农村之复兴得早实现.”一时间农村问题成为全国最严重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朝野内外,全国上下无不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如何救济中国农村问题终于被正式提到了主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然而由于农村复兴运动并不涉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重重危机。46.(1)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利用好变化类的试题表述格式“由……到……”、“从……到……”等,导致表述片面。(2)本题难度中等。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太全面,换句话来讲就是不太会利用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关键把握材料信息,容易出现回答自以为是或者想当然的现象,一些历史知识上的错位会导致思维定式失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