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2.0分
语文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贞观三年,李大亮为凉州都督,尝有台使至州境,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曰:“以卿兼资文武,志怀贞确,故委藩牧,当兹重寄。比在州镇,声绩远彰,念此忠勤,岂忘寤寐?使遣献鹰,遂不曲顺,论今引古,远献直言。披露腹心,非常恳到,览用嘉叹,不能已已,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宜守此诚,终始若一。《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金,卿之所言,深足贵矣。今赐卿金壶瓶、金碗各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卿立志方直,竭节至公,处职当官,每副所委,方大任使,以申重寄。公事之闲,宜观典籍。兼赐卿荀悦《汉纪》一部,此书叙致简要,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尽君臣之义,今以赐卿,宜加寻阅。”

(选自《贞观政要》)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

10.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11.下列各项都能表明唐玄宗善于纳谏的是

①安有杀人而取其妻

②太宗大悦,称为至善

③比在州镇,声绩远彰

④卿之所言,深足贵矣

⑤今赐卿金壶瓶、金碗各一枚

12.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中“比” ,解释为“近来”。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比在州镇,声绩远彰,你近些年为国尽职尽忠,在边关声名远扬。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文言文考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一般采用选择题形式,有时也会结合翻译题和文意理解题进行命题。选择题中,命题者给出四个文言词语(实词),将它们置于具体语境中,给出解释,要求考生选出解释错误或正确的一项(多是让选择解释错误的)。《考纲》中规定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大体可视为“常考文言实词”的基本范围,不过历年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远超过这120个实词,考生须全面复习。考查的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把释义放到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如译得通顺,初步说明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当然,有时译得通顺,还是不能断定解释是对是错,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

易错点

A项“指示”,容易以今意解释古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去    

A.怎么/什么   

C.像/你   

D.特殊指示代词/地方

考查方向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题思路

高考中,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了18个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的考查。对这些虚词,部分省市高考题中专门设题考查。而其他高考题对这些虚词的考查,一般不设专题,常在文意理解、断句和翻译等题型中体现。一般是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句子中,先确认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代入另一句中,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从而比较异同。B项中同为“去”。A项中依次解释为“怎么/什么”  C项中二者不,前一“像”,后一“你”。  D项中前者是“特殊指示代词”后者解释为“地方”。

易错点

A项中两个词义易误认为是相同。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D项中 ①是太宗说的话,并非纳谏。③是李大亮的政绩。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信息,把握住文中:什么人,任什么官,做了什么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信息筛选”结合在一起考查,一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综合,另一方面,内容要点与中心意思,也需要筛选信息以证明。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易错点

①是太宗说的话,容易误导考生。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中,原文“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不仅要认清行为的对与错,更要变成行动。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读懂原文,筛选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是排除法和比对判断法。常见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题干,明确要求。要明确筛选的对象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呈现的方式(如直接、间接)是什么。第二步,分析选项,剔除不是表现该主体(人、物、景等)的选项。第三步,分析剩余选项,理解主体的特征(如人物的性格特征、景色的特征等),判断是否与选项吻合。

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

易错点

C项信息量大,整合内容比较多,容易误导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