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1.0分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8.“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

9.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说说此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

答: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或动静结合),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解析

白话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诗歌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最后两句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自己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后内心的不平和无奈;“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这两句实际上又隐隐可见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

解析

(见上题)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①从题材入手,把握诗歌基本的情感倾向。某类题材,往往表达着类似的情感,如山水诗往往表达对自然风光的喜爱,有时隐含对污浊官场的厌弃。②从意象入手,领会情感内涵。诗歌借助语言描摹塑造形象,而诗歌创作讲求含蓄、凝练,作者常常借助意象来抒情言志,因此必须理解意象的情感内涵。③从创作背景入手,结合诗(词)中描写的社会现实、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词)前的小序、诗(词)后的注释中交代的创作背景等,判断诗歌的时代内容。④从注释入手,把握特殊的深层内涵。注释往往提供必要的隐秘的信息,一般而言,介绍写作背景的注释,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易错点

不注意答题规范,答不到得分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