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8.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 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

答: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

答:

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籍”的释义主要有“书籍”、“登记”、“籍贯”、“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等,选项句意为“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籍”解释为“登记”更符合句意,故A项不正确。B项,“即”的释义主要有“靠近”、“到”、“当下”、“即使”等,选项句意为“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即”解释为“靠近”符合句意,故B项正确。C项,“期”,读作“qī”时,释义主要有“日期”、“一段时间”、“用于分期的事物”等;读作“jī”时,释义主要有“一周年”、“一整月”等,选项句意为“满一月后费用凑够”,“期”读作“jī”、解释为“整年、整月、满月”符合句意,故C项正确。D项,“则”的释义主要有“规范,规则”、“效法”、“表示两事时间上的相承”、“对比,转折”等,选项句意为“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则”解释为“却”符合句意,故D项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A。

考查方向

重点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实词的掌握

解题思路

有关实词的推断方法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5年江苏高考题)B项“强饮客,客辞”的“辞”可解释为“拒绝”,“王子皇孙,辞楼下殿”出自课本《阿房宫赋》,其中的“辞”可解释为“辞别”。 A项中“谢”都解释为“道歉”、“请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选自课本《鸿门宴》。C项中“引”都可解释为“举起”、“端起”,“引壶觞以自酌”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D项中“数”都解释为“屡起”、“多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出自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

易错点

对实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理解不好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佛法被天下人推重,除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

见于文章第三段,由“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可知,佛法自身的经义本就为天下所推崇,再加上佛门弟子们勤恳认真的做事态度更加使得佛教发扬光大,选项以偏概全,故C项不正确。A项,见于文章第二段,由“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A项正确。B项,见于文章第二段,由“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B项正确。D项,见于文章第三段,由“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D项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分析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易错点

对文言文的内容把握不准确,概括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间”句式1分)(2)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句式各1分,“以此”“作”各1分)

解析

(1)“乃”意为“于是”,“乞”意为“求,讨”,此处引申为“化缘”,“得”意为“得到、获得”,“辄”意为“就”;“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为省略句且状语后置,补全后,正常语序为“乃使其徒持簿于民间乞”。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薰”通“熏”,火烟,这里引申为“熏染”,“以”意为“用”,“虽”意为“即使”;“相薰以此”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此相薰”,“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可以于其间得志也”。

考查方向

(1)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2)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题思路

(1)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2)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易错点

(1)重点字词“乃、乞、辄”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2)1.重点字词“薰”通“熏”,火烟,这里引申为“熏染”,“虽”意为“即使”;2.常见句式“相薰以此”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此相薰”,“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可以于其间得志也”。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解析

由文章第三段“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中的“其人皆用力也勤”可知,佛徒们做事勤勤恳恳、十分努力;其中的“刻意也专”可知,佛徒们做事用心钻研、专心集中;其中的“不肯苟成,不求速效”可知,佛徒们做事稳扎稳打、认真踏实。

由文章第二段“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和第三段“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可知,佛徒们在为建筑佛殿筹资的时候积少成多,善于通过解决许多小问题来完成困难的、繁杂的事情,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由文章第二段“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和第三段“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可知,以可栖为代表的佛徒们能够长时间认真专心于一件事情,而且能够坚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分析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解题思路

解析此题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佛法的智慧”即体现在佛徒们的行为上。需要用简练的语言将其行为的闪光点概括出来。

易错点

对文言文理解偏颇、分析以及语言概括能力较差

【参考译文】

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法名可栖,得到同州人高庆、王明、饶杰等人一起出资,率领民众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然后过来要我写文章来作记念。

起初,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在城南五里有块土地,但是地里长满了草木,牛羊随意践踏,想找个能住人的房子,都找不到。和尚可栖来到这里,却高兴的说:“这是世间荒废的土地,世人都不来争抢,我得到这里用来养老,这就足够了。”于是靠行医从世人那里收集资金,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讲堂、重门、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慢慢积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一共十年了。

我看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专心致志,不肯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词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一点一滴详尽细致地选择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难道不近似这个道理吗?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至于世间的儒生,学习圣人的道理,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本事,等到他们出任天下之事,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坚持不懈的节操,老少聚集一起议论:“不过图一时的好处罢了,怎么能希望传世百年,达到教化的熏陶,获得久远的功效呢!”用这样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由此看来,反而远比不上佛家学者了。那么他们佛家兴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吗?为他们写这篇记,不只是用来彰显他们佛家的才能,也是为我们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惭愧罢了。曾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