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1.0分
语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题稚川山水                                 新    凉

【唐】戴叔伦                            【宋】徐玑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①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8.两首诗都描写诗人“凉”的心境,在运用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6分)

9.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共同点:“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

(2分)不同点:①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

后文思乡做铺垫;徐诗描写水满秧齐、水清叶绿,凉意自然而生。(2分)②戴诗用典,含蓄表达“凉”的深层原

因;徐诗运用比拟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2

分)

解析

首先要大致了解两首诗的内容,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再根据题干要求,分步作答。戴诗的诗题是《题稚川山水》,通过环境、季节,诗人在仲夏的暑热中,经日跋涉后,向晚突然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江中汀洲,隔岸的青山,上与云平的树木,色调深沉怡目(“苍苍”),象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徐玑的诗歌标题为《新凉》,直接表达“凉”的感受。诗题是新凉,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正当秀穗的时候,叶子挺拔似箭,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前两句写新凉,通联没有正面说天气怎么凉,而是通过景色,让你感受到新凉。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同和异两个方面来作答。

考查方向

鉴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中是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而且有是给定了角度——修辞手法。首先要判明修辞手法,重要的是表达效果的分析。

易错点

分析不深入,要点不准。

教师点评

要懂得比较阅读题的特点和设题方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戴诗表达了诗人在宦游途中的思归乡情。羁旅途中的游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

有些像故乡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之情。(3分)徐诗诗人借黄莺来表达白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

心情。(2分)

解析

戴诗的后两句”“秋风思”用晋人张翰故事。张翰被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这里的“秋风思”代指乡情归思。与上文“五月”实写的季节并不矛盾。两句是说,自己这个奔驰道途的客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那座朝夕相伴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戴叔伦是润州金坛人,其地有山有水。江南山水有共同特点,在客处旅途乡思无限的情况下,忽见“隔水青山似故乡”,恰似他乡遇故知,其不期而遇的欢喜和亲切感,自不待言。而深究其里,所谓“似”,也只是差似而已。正因为怀着“无限秋风思”,遂不觉移情于景,感到对岸青山似曾相识,而觉其“似故乡”了。而一旦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总之,末句所抒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复杂。

徐玑诗歌的后两句,徐玑仍然并不直接写“新凉”,而是忽然从翩飞的黄莺上发出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呢?诗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进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

考查方向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情理的分析要从全诗出发,读懂整首诗歌的意义才能把握。但具体分析过程只需要结合最后一句即可,最后一句往往是点题的。

易错点

对于徐玑的作品,不能牵强附会,空谈理想抱负,要实事求是。

教师点评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评价分析,要以文本为根据,不可脱离文本妄加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