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9.0分
语文

材料三

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恰好鲁迅的故乡绍兴被视为夏禹遗泽之地,他对绍兴“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的风俗有自豪的肯定。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出的,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故事新编》中这种理想人格以《理水》中的禹、《非攻》中的墨子为代表。《理水》中禹的出场被写得有声有色,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冲破交通线,引起一阵喧嚷及卫兵的阻拦。禹的精神是墨家的,禹的“理水”是中国文化中博施济众的典范,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在《非攻》一文中,鲁迅有感于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务夺侵凌”和儒家理学赴国难之不济,而对墨家价值进行重新发现。小说中表现了墨子“遍从人而说之”的救世热情、高超的“以理服人”的手段、积极奔走的实干家风范。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较之儒家的割裂道德与事功、道家的割裂思想与行动,显然更为鲁迅认同。

(取材于高远东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对鲁迅认同墨家精神的原因,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7.根据“材料三”,下列经典名著中的人物不符合鲁迅“中国的脊梁”标准的一项是( )(2分)

8.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相关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儒墨在战国时并称显学,墨者具有高尚的理想,又能身体力行。他们景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这些内容在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得到了体现”。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章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找出相关段落,将选项信息和原文比较。

易错点

学生不深入思考,容易误选A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原文中对“中国的脊梁”的描述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题思路

答题时先找出概念在文中的相关句子,然后再分析人物。

易错点

不理解概念的含义,凭空想象。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要点一:有科技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要点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符合当今时代的科学思想。

要点三:具有高尚的理想,而且可以亲身实践。

解析

抓住题目要求到三则材料中寻找相关内容

考查方向

概括内容要点。

解题思路

从每一则材料中提取概括要点,并善于总结陈述。

易错点

要点不全或要点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