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10.例:有能则举之( )

11.例:事则不与( )

12.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4.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5.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解析

断句时应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如语气词“者”“也”常用在句末,所以者、也处断开;“故”作连词时一般用在句首(故当是时、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利用整齐句式(“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量功”// “分禄”),可全部断开。

考查方向

文言断句。

解题思路

结合语境,整体把握语段含义;利用整齐句式和虚词标志;易处入手,由易及难;最后用翻译的方式验证文意是否合理通顺。

易错点

可能的易错点在第一句的“授之”之后。正如上文所述,这里涉及对“……者……也”句式的理解,此外还涉及对授予类动词常接双宾语的敏感性。

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A.中举;

B.列举;

C.全;

D.任用;

考查方向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解题思路

根据语境推断例句中的举为任用的意思,依次排除选项。

易错点

A选项的举不能翻译。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和;

B.偕同;

C.给;

D.随着;

考查方向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解题思路

“事则不与”的“与”,是“给予,交付”的意思。这里所谓“与事”,其实就是上文所说“分人以事”,即把政事给予别人、交付别人。C项“欲取先与”的“与”意思相同。

A项“患难与共”的“与”是“和”的意思;

B项“与人为善”的“与”是“偕同”的意思;

D项“与时俱进”的“与”是“和,跟”的意思;

易错点

B选项的“与”容易误导不细心的考生。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据语境可以判断

【甲】处不义和不富语义上属于因果关系,所以选“则”,解释为“就”,整句话翻译作“(人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富有。

【乙】处”高爵”和“无禄”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所以选择填“而”,解释为“却”,整句话翻译作“官位高(却)没有(相应的)俸禄”。

考查方向

文言虚词(连词)。

解题思路

不义【甲】不富,高爵【乙】无禄,需要两个连词。根据答案,前者须从“则”和“且”中选择,后者须从“则”和“而”中选择。这道题的本质是在考查

①判断前后两个结构的语义关系;

②具体连词的用法;

“且”作连词时,常表递进关系,此外还可表让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或并列(“四体康且直”)等关系。“则”作连词时,常表顺承、因果关系,此外还可对举以表示分句的并列等关系。“而”作连词时,可表示并列、递进、转折、顺承、修饰、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

根据语义,“不义”和“不富”应为因果关系,“不义就不富”,所以甲处不能用“且”,应当用“则”;“高爵”和“无禄”应为转折关系,“高爵但是无禄”,所以乙处不能用“则”,应当用“而”。

易错点

考生如果不能根据语境推断前后之间的关系,就不易选择出正确的连词。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与原文“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不符。原文解释为“如果贤人不到王公大人的身边,不贤的人就在(王公大人的)身边了”是假设,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如此。C项过于绝对。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曲解词意。

易错点

如不能仔细比对,不能准确理解“若”这一文言实词的含义,就容易曲解文意。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如果奖赏不能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不能落到恶人身上,那么贤能的人就不会被勉励,作恶的人就不会被阻止。因此让不贤的人治理官府就会监守自盗,让他守城就会背叛,君王有难时他就不肯献身,君王外出流亡他就不肯跟随。

解析

这句话翻译的重点是:“劝”,勉励;“阻”,阻止;“是以”,因此;“倍”,通“背”,背叛;“死”,为(君王)而死;献身;“亡”,流亡。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解题思路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是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对句中的字、词、句要调动平时的积累,进行充分想象,如“劝”字,我们在《劝学》中学过的“劝”就是勉励的意思。

易错点

“死”的“献身”这个义项学生不太熟悉,如果不能很好地联系语境就难以翻译准确。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重用贤能的人,可以治理好国家,使百姓获得安定、富足的生活;可以让普通劳动者有机会得到任用,才华有用武之地

解析

原文中与题干“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的好处”相符的句子是“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和“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把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和补充。

考查方向

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需在原文中找到答题区域,然后进行归纳概括。一般情况可以分两个部分来回答,题干要求回答对民的好处,就需找到和民相关的段落,这样就可以明确答题范围在第二和第三段,然后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易错点

对第三段中的“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所表达的思想考生不易进行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