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9.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栗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通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胨弘范、太仆少卿马招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蓥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蛭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B、D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在“民困”和“令天下”处。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C项没错误,是正确选项。B项“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是说“命令天下赎罪的人全部缴纳粮食”,前一句“又陈贵粟之策”,是说“又陈献增加粮食的策略”,“策”后再跟“令”字,则句意重复,因此应当分隔开来。D 项“谓民困”,句意必须联系前文来理解,前文已经说“疏陈四弊”,下文中就应当有四项对应的弊端,如果“民困”后不停顿,则只有三处弊端,不合原文意思。D项兼有这两处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用客观题的方式考察断句,可以避免考生解答主观题时混乱现象以及对阅卷人造成的困扰,对考生而言有降低难度的意味。

解题思路

本题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一项。命题时的具体做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个选项无错误。

易错点

考生没有注意“疏陈四弊” ,意味着下文应当有四项对应的弊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的“漕运”考生应当有所了解,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项此外在《出师表》中已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因此不难选出该项。

C项的“鸿胪寺”是官署名,考生学习文言文时并不少见。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

D项的“闰月”是每一位考生都应了解的传统文化常识,闰月其实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考查方向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解题思路

在阅读材料中选择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

易错点

“先帝”涉及古代称谓,意为“当朝皇帝已经去世的父亲”,不可能指前朝皇帝,考生没有认真迁移课本知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C、 D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没有失当之处。B项表述“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说的是“必定能够渡河而战,才能扼河而守;必定能扼河而守,才能划江而安”,具备渡河作战能力是立足于能扼守黄河,从而谋求划江而治,以求保住半壁江山。B项的表述前后逻辑关系颠倒,考生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判断出来。

考查方向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于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解题思路

首先要把握阅读材料内容,然后注意四个选项的表述是如何对原文进行概括和分析的。

易错点

B项的表述前后逻辑关系颠倒,考生判断失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第二年正月,剿饷罢除征收,(左懋第)又请求马上迅速推行,担心远方的官吏不知道,已经先征收了,百姓不能得到实惠。

解析

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明年”、“罢”、“沾”。“明年”是“第二年”的意思;“罢”是指“剿饷”从此取消,不再征收,因此“罢除”最贴近文义;“沾”可以结合成语“雨露均沾”,推导出“得到”、“获得”的意思。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为“殁”、“因”、“行”三个,“殁”为“去世”;“因”即可以理解为“趁着”(这个机会),也可以理解为“借着”(这个机会);“行”可结合上下文意思,推导出“出使”的意思。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解题思路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尤其是对实词的理解。

易错点

“剿饷罢征”的“罢”译为“罢免”; “因”译为“因为”;关键词翻译有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