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0.0分
文综

请从43、44题中选择一题做答。

4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石所倡行诸新法,当时无不异议蠭起,而以青苗法为尤甚。惟拟行新法之初,苏辙适任条例司检详文字,曾有说云:“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计,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礼费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如此,则鞭笞必用,州县事多矣。”

——摘编自邓广铭《青苗法之争议》

  材料二  引起最后争论的问题,是青苗贷款法。时任河北安抚使韩琦认为,不可不知的是,每借进一笔钱,短短数月之后就要付出一分半的利息。不论朝廷如何分辩,说贷款与民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百姓都不肯相信。纵然阻止强迫贷款,要力行自愿贷款,并无实际用处,因为富户不肯借,穷人愿借,但无抵押。他请朝廷中止新法。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1)据材料一分析青苗法推行引起异议的原因。

  (2)指出材料中苏辙和韩琦对青苗法的态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青苗法。

  44.【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2012年2月12日,是清帝退位100周年,溥仪成为中国的末代皇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签署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留居故宫。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引起反响。孙中山:“复辟祸根既除,共和基础自固”。胡适:“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王东成(现代文史学者):(此事说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一个契约精神的流失,这种契约精神的流失,使中国历史形成了以“权谋”为特色的厚黑学。

  (1)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三人对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一事的态度及其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玉祥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3.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