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7.0分
语文

材料二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红楼女儿结海棠诗社,写下海棠诗,其中以宝钗黛玉二人的诗作最为突出。曹雪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既要写出二人出类拔萃的才华,又要通过她们不同的诗作出色地表现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诗)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 “淡极始知花更艳”,承“胭脂”句发挥,白海棠淡极更艳,颇和艺术辩证法,实亦自写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白海棠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庚辰本此处有脂批:“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

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林黛玉诗)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持重相反,黛玉笔下的种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潇洒活泼,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月窟仙人”不恰似“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其时黛玉正居父丧,孝服在身,满腹的哀愁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以“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宝钗四平八稳的诗作评为第一了。

3、海棠诗社成立时,大观园众人各起别号。下列人物和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宝玉----怡红公子

考查方向

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

解题思路

怡红公子是贾宝玉的号。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易错点

C中蘅芜君和D.稻香老农,注意积累,容易误判。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告诫”,字典上的解释:

1.也作告戒 

2.规劝某人勿做某事 

3.教诲劝戒

考查方向

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

解题思路

字音和字形的综合考查,平时要注重积累。做题时细加区别,才能准确作答。比如,“风流”词典解释:

1.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2.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3.放荡兼有褒贬义,文中为褒义。

易错点

“目无下尘”容易望文生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原文信息““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白海棠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庚辰本此处有脂批:“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这里宝钗之诗无标榜自己之意,选项是无中生有。并且诗评只是庚辰中有脂批。

考查方向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解题思路

回到原文中细加区别,比对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才能准确作答。

易错点

D项是对原文信息的整合,叙述有转换,容易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