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8.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下列诗句中与“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17.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4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1)“寄”有“寄托情感”之意,古人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强烈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担忧的诗句是“ 。”

(2)“水”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常用来表达情感。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它来喻亡国之愁: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它来感慨人生失意: ;辛弃疾在《菩萨蛮》中用它来表达悲愤之情: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最后两句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根据理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易错点

尾联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抒发诗人别离杜甫以后备感孤寂、备觉友谊珍贵继而更加“相思”的情感。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与C项,都是用了设问的手法。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是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易错点

“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自己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三四句借景抒情,诗人借萧瑟凄清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苦(2分);五六两句借事抒情,诗人借助“鲁酒”和“齐歌”排遣愁绪,但没有成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深。(2分)。

解析

《沙丘城下寄杜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不失豪放本色。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在李白传世的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另一首就是这首诗。

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诗人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生活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是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的无法排遣的“思君”之情。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情事以浓郁的诗味。

诗劈头就说:“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不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一二句偏于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则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不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不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易错点

此类问题一般都要从手法入手,先陈述观点,再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②随风直到夜郎西。③问君能有几多愁。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⑤世间行乐亦如此。⑥古来万事东流水。⑦郁孤台下清江水。⑧中间多少行人泪。

解析

此题中要注意的字。如:“寄”、“ 郁”等。

考查方向

常见名篇名句背诵。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易错点

不熟悉辛弃疾的《菩萨蛮》,不能把握“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