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1.0分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8-9题。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注】①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②分香:宫廷按例分给宫女香粉、香囊等饰品。③白下:金陵。④卞侯墓:卞侯即晋朝的卞壸,,他曾任尚书令,忠恪勤事,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⑤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貌美的女子。

8.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相比,本诗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诗脉络明接暗转,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生气蓬勃、吉祥如意的清明图景:御柳笼烟,禁垣垂杨,被软软的春风,吹得柳枝横斜,拂水依水,青山白水环绕金陵;官人们都捣了杏仁,做了醴酪;宫女们都分得名香,佩上香囊,在祥和的气氛中迎接清明。杜诗开篇描写一幅凄迷哀伤的清明图景:春寒料峭,细雨纷飞,绵绵不绝,行人冒雨赶路,雨湿衣衫,心情凄哀。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征均不同,渲染的氛围也不相同,所蕴含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解析

      本诗写帝都清明节光景透露出思乡的一缕深情。作者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著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诗写帝都清明节光景透露出思乡的一缕深情。微婉从容,接近盛唐一些诗人的风格。

       第一联用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清明时节禁院生气勃勃吉祥如意的景象作者身处其中愉悦欢欣。第二联“无客不思家”回归清明的主题,写众情明己情,含蓄表达了悼亡之情思乡之情。第三联运用卞候墓和莫愁的典故指出再辉煌最终也直落得黄土一堆,陡然生发人生短暂,如朝露、如草木、如蝼蚁的慨叹,悲从中来。第四联酒醉京华直抒仕途如意的喜悦之情和对功名的渴望之情。

考查方向

鉴赏诗歌的形象。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将此诗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相比所描写的清明景物有何不同。属于景物形象的鉴赏。回到诗句中抓住两诗景物描写的见容,进行概括,并作比较。

       高诗开篇描写了一幅生气蓬勃、吉祥如意的清明图景。杜诗开篇描写一幅凄迷哀伤的清明图景。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渲染的氛围不相同,情感不同。

易错点

考生容易只概括出画面而疏忽结合具体诗句的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第一联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清明时节禁垣生气蓬勃、吉祥如意的景象,作者身处其中,愉悦欢欣。第二联以“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回归清明的主题,不言己情而言众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的悼亡之情和身在异地的思乡之情。第三联运用卞侯和莫愁的典故,即使忠如卞侯,美如莫愁,也只留一堆芳草,供人凭吊,陡然生发“人生如朝露”的慨叹,悲从中来。第四联“待诏”“酒醉京华”,将仕途如意的喜悦和渴望成就功名的豪情显露无遗。

解析

见第8题解析。

考查方向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

解题思路

       题目已经有提示,本诗脉络明接暗转,表现情感变化。要求概括这首诗抒发情感。结合诗篇内容:第一联表现愉悦欢欣,第二联表达悼亡、思乡之情,第三联用典,慨叹,第四联表达渴望成就功名的豪情。全诗情感变化脉络清明,不难作出概括。

易错点

考生不注意题目的提示,盲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