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6.0分
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物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文物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堪称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我们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发展文化可以培育道德的力量,我们推动现代化,既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

15.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需要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6.运用社会历史的相关知识,分析“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的原因。

17.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培育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提出两条建议。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②加强文物资源保护,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③有利于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为什么需要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可归属为原因类命题,考生在分析作答时,首先,从文物资源自身的属性、地位上回答: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其次,从加强文物资源保护的意义上回答:加强文物资源保护,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知识,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应引起考生重视。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题干中设问的方向,提取材料信息,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回答。2、防止答题中的漏点现象,更防止跑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调动迁移知识的能力。

易错点

能准确理解并提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准确把握材料中的设问方向。是原因类命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完整的调动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知识。思维不清晰,答题易出现条理不清、逻辑性不强的现象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针对现在经济领域中存在诚信缺失等现状,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

本题实质属于哲学原因类题目,知识限定是历史观,指向是分析“要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来赢得世界的尊重”的原因。首先调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历史观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等知识。然后结合材料,选择运用历史观的知识。首先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针对现在经济领域中存在诚信缺失等现状上分析;其次可以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分析,用文明和道德的力量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最后,可以用群众观点分析,通过文化向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知识,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应引起考生重视。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题干中设问的方向,提取材料信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知识方面回答。2、防止答题中的漏点现象,更防止跑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调动迁移知识的能力。

易错点

不能准确理解并提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准确把握材料中的设问方向是原因类命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完整的调动历史观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支配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等知识.思维不清晰,答题易出现条理不清、逻辑性不强的现象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培育文明和道德的力量提出两条建议,属于开放类命题,没有标准的答案限定,只要考生围绕主题要求,提出可行的两条建议即可。可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等角度均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建设的要求,这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应引起考生重视。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题干中设问的方向,是提建议,不是写标题,宣传语。2、防止答题中的跑题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易错点

1、不能把握设问要求的主题,是如何培育文明和道德的力量。2、没有把握题中的建议要求,答成标题、或者宣传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