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文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济。明初设养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48.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49.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比较能力。先要结合材料层次,确定从救济对象、救济目的、救济的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材料二“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再结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丰富答案。“异同”结合材料层次从政府、机构、法律、救济对象归纳回答:“依赖于政府财政”、”“设收养院”明律、清律;“救济办法因类而异”、“教养院”、“习艺所”。

两个对象比较,先要结合构成此类事件的要素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救济思想及办法、英国近代救济

解题思路

先要结合材料的层次确定比较项,再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归纳。

易错点

不能准确阅读材料层次信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行比较能力。注意答案来源,一是依据材料“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等信息可归纳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二是依据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政府把人民的生存状况纳入政府职能里边,在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国家”涉及内容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可以得出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来源自材料的答案要注意缩写原句,来源所学的注意语句规范、简练。

考查方向

近现代西方福利制度的演变

解题思路

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方式和答案来源;在结合题意有效迁移所学。

易错点

不能有效迁移知识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