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9.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礼治”思想

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儒家礼乐典章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范导的法治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礼治”为表征的儒家法治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首先,德主刑辅。这是儒家关于德刑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孔于主张“为政以德”,注重道德教化,认为德教比刑罚更有效,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认为,严刑峻罚虽然能起到威慑作用,使人们不敢犯罪、但是内心却认识不到犯罪的可耻;以道德教化人们,人们有了耻辱之心,就会自觉地避免犯罪。孔子在这里表达了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刑罚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独尊、迷信刑罚,他的宗旨是重德轻刑。所以孔子主张,治国要“宽猛相济”,德刑相辅相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最后实现“胜残去杀”“必也无讼”的理想状态。荀子提出“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提倡道德,主张少用刑罚。董仲舒明确提出“刑者德之辅”,把德与刑之间的关系明确提示出来,即德主刑辅。

其次,礼法融合。儒家的“礼”是其核心思想“仁”的道德境界的外化,“包含着西周以来所形成的整套典章制度和风俗礼仪,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君臣父子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儒家以“君臣父子”之伦理道德规定放大为人们需要遵守的国家之“礼”,“肯定礼是治国之本,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政治法律的根本指导原则”。孔子重视礼之本,反对礼流于形式。“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成。”他提供“为国以礼”,认为国家政令是人们必须遵守之礼,所以失礼就要接受惩罚。在孔子这里,初步体现了礼与法相融合的倾向。真正奠定礼法融合思想基础的是荀子,他既反对儒家重视礼冶而轻视法的作用,又反对法家重视法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而把礼与法相结合,形成了礼法并施,即“隆礼重法”的思想,开礼法融合之先河。

最后,情法互补。儒家以血缘亲情为基础,建立其宗法等级制度,主张德主刑辅、礼法融合。这一前提,肯定了人情在懦家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儒家看来,以亲情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规定远比法律法规更为重要,“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所以儒家的法治是法中有情,情法互补,“国法的制定以伦理纲常为指导原则,同时又是伦理纲常的具体化”。在儒家看来,只有合乎人情之法才会有生命力,“法合人情则兴,法逆人情则竭”,法与人情相结合,才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只有符合人情之法才是公正的,以人情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才能为人们所信服。

儒家的法治思想与法家有所不同,它极少直接讨论刑律狱讼等问题,而是以一种防患于泰然的法——“礼”法加以约束,使人们自觉地守法,而非被动地惧法.德主刑辅、礼法融合、情法互补等法治思想体现了“儒家法学的礼教中心、义务本位、家族观念、伦理法治等价值和特质”,而这正是中国法律传统中的主导精神,所以有学者认为“孔孟才是中国司法界的真正祖师,儒家学说才是中国法学的真正源头”。

(节选自《新华文摘》)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原文为“以道德教化人们,人们有了耻辱之心,就会自觉地避免犯罪”,选项用关联词语“只要......就......”,将意义绝对化了。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原文为“以道德教化人们,人们有了耻辱之心,就会自觉地避免犯罪”,选项B只要接受了儒家的道德教化,就会有耻辱之心,过于绝对化。所以一些绝对化的说法一般是有问题的。

易错点

B项学生容易忽略原文关联词“只要,就”。所以做题时要仔细,找准关键词,细心和原文比对,注意一些绝对化的说法。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从第四段原文来看,具有生命力,公正,真正为人们所遵守,信服的法律是“合乎人情之法”,是“人情为基础的法律法规”,而非选项中的“法律只有与人情相结合”。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把原文“合乎、符合、基础”等概念偷换为了“结合”。

易错点

要仔细对读,区别词语表述上的的差别,否则极易出错。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首先,“孔孟才是中国司法界的真正祖师,儒家学说才是中国法学的真正源头”的说法是部分学者的观点,并非全部。其次,“祖师”,“源头”,与借鉴其先进价值之间没有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混淆范围,将“有学者”扩大为所有,并且强拉因果关系。

易错点

学生容易凭借主观臆断,忽略文本中关键性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