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6.0分
文综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接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42.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

4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4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45.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概括问题的能力。“核心观点”从材料“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的信息中可概括得出“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观点;“时间和影响”迁移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附件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规定外国人在中国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考查方向

近代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

解题思路

先从材料中概括,在迁移所学知识。

易错点

不能正确迁移知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据理力争”的背景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国内的背景,“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即五四运动要求“还我山东”;二是国际背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矛盾。为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山东的主权创造了条件。“结果”主要是强调山东问题在会后得到了解决,山东主权被中国收回即可。《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考查方向

近代列强侵华、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二十一条》

解题思路

从材料获取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回答。

易错点

不能全面分析“背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解析

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阐释历史的能力。时间“新中国成立后”,从材料看省略号前后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阶段,所以“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包括建国初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和主张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影响”主要突出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港澳已经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意义(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等等均可。

考查方向

新中国的外交发展、一国两制

解题思路

先要弄清材料的层次,然后全面回答。

易错点

回答不全面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解析

考查历史人文素养、历史归纳概括能力。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国家主权“而进行不断的斗争。

考查方向

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精神

解题思路

分析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线索

易错点

概括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