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7.0分
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二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非凡,出神入化。可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有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丧气。有一句俗话叫“猢狲没棒弄”,立时威风大减,活画出他那嗒然若丧的神态。可见这根棒非同小可。

自古英雄都有自己爱使的一件兵器,得心应手,所向披靡。关云长的刀,李逵的斧……哪里数得尽!但是却单单让孙大圣选取了一根“金箍棒”,端的是何缘故?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像今日戏台上镀镍的金光闪闪两头有箍的圆棍儿一条吗?这个棒究竟是什么呢?它果真是东海龙宫中的“定海神针”吗?

所谓“金箍棒”,“金”就是黄金、金属,“箍”就是两头有箍。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我曾考证过,“金箍棒”原本是“荆觚棒”。“荆”是一种荆条,这个东西最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中华最古的兵器叫做“殳”,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这就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关。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最初的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做成荆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了音,才变成了“金箍棒”。

这还跟《红楼梦》有点联系。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着“除邪祟”,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辟邪。有趣极了,这属于我们的民俗学问。中华民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小说里面离不开民俗,我们重视、欣赏“四大名著”,原因复杂得很,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定要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基本的理念、知识、道德、观念的了解,然后再读这四大名著,就会左右逢源,更加明白其中的文化内容。

(取材于周汝昌《金箍棒的本义》)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金箍棒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6.“材料二”中的“猢狲没棒弄”是歇后语的前半句,下列是其后半句的一项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A.“全都”有误;

C.“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有误;

D.“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有误。

考查方向

无中生有,曲解文意。

解题思路

A选项: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段落或句子,第一段中表述是“可他一旦丢失了金箍棒,任凭有天大本领,也难免赤手空拳之忧,只落得垂头丧气”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选项中孙悟空本领“全都”在金箍棒上是错误的。

C选项,金箍棒到底有没有箍,作者只是是怀疑,没有下判断:“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么”。

D选项,原文是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并不是金箍棒演变为通灵宝玉。

易错点

A选项容易混淆考生。选项中把金箍棒的作用扩大为孙悟空有非凡本领的唯一必要条件,如果不注意“全都”二字,就比较容易选错。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B.“丧”读“sànɡ”,意为失去;

C.“辟邪”的“辟”读“bì”,意为排除,“辟谣”的“辟”读“pì”,意为驳斥;

D.形容做事得心应手,非贬义

考查方向

成语和词语的运用。

解题思路

猴子耍棒子。

易错点

考生可能对B选项这个成语不是很熟悉,容易判断失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了解相关的歇后语。

考查方向

歇后语

解题思路

对歇后语有一定的积累,并能结合文意来判断。

易错点

A、D两个选项容易让考生和猴子的特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