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36.0分
地理

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据明代《徐霞客游记》中记述:“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12.读图a,指出与上文对应的作者登临地,说明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

13.2015年以来,山西省相继遭受了干旱、低温冻害、洪涝、山体崩塌等自然灾害。在上述山西省自然灾害中任选两项,简述其自然原因。

14.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大西高铁)是山西省第一条贯通南北的跨省高铁。说出山西省铁路线的区位特征,并简述大西高铁的建设意义。

15.举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两个替代”能源战略,即“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提倡“以电代煤、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山西是实施以上战略措施的重点省区。例说明实施“两个替代”的措施及环境效益。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恒山主峰。处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北部高原之间,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之间,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暖温带和中温带之间),森林和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区。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图示信息分析可知,作者的登临地为恒山主峰,恒山位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北部高原之间,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之间,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之间,森林和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区。

考查方向

自然地理要素的地理意义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是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信息确定登临地为恒山主峰,其次便是利用所学知识和对图的分析阐述恒山的地理意义即可。

易错点

学生将材料和图示信息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答及答案要点缺失等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低温冻害: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半年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洪涝:夏季多暴雨;山地广布,多谷地、洼地;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淤积。干旱:地处内陆;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山体崩塌:山区面积广大,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

通过对材料和图中信息的分析,结合山西的地理环境,其自然灾害的成因各自是:山西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半年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大,容易出现低温冻害,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山地广布,多山谷洼地,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泥沙含量大,河道淤塞,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同时,该地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处内陆,降水少,容易出现干旱。山西山区面积广大,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易崩塌。

考查方向

自然灾害的成因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空谈。山西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是黄土高原,山地的结合部,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灾害频发。

易错点

学生在分析自然灾害成因时容易出现不与具体区域相结合,导致答案缺乏针对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多分布在谷地(山谷、河谷),连接主要城市、旅游景区、煤矿。完善交通路网,缩短区域间经济距离,带动旅游业(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联系和交流。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大西高铁多分布在谷地,连接主要城市,旅游景区和煤矿,其意义在于完善了交通路网,缩短区域间经济距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联系和交流。

考查方向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及意义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是对大西高铁的分布进行总结,从图中可以分析出其路线主要分布在山谷,并连接城市,煤矿和旅游景区,同时,铁路的修建,其主要意义表现在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地区和产业的发展,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学生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交通运输线路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以输电代替输煤(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建立坑口电站;西电东送),煤改电(如电采暖、电气化交通)。

解析

实施“两个替代”的措施主要包括发展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改善大气等生态环境质量。

考查方向

节能节排的措施及意义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是要明确该问题的实质是列举发展清洁能源的措施及其意义,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具体作答。而清洁能源使用的意义主要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等方面作答。

易错点

学生在对问题实质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答案不完整,要点缺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