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0.0分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泥土哪去了

南 帆①屋前的墙根下整理出一片巴掌大的空地,想到要种几株花,突然发现无处取土。邻居踅了过来笑了笑:可以打电话订购,但是价钱很贵。泥土也得花钱了吗?我不禁愕然。②花草的根系可怜的裸露着,四处找不到泥土。泥土和大地渐渐的撤出了我们的生活。出入于泥土的许多小动物也不见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慵懒的蚯蚓,神经质的蚂蚱,鬼鬼祟祟的四脚蛇,纹丝不乱的蜗牛,浩浩荡荡的蚂蚁队列,还有拳头大的蛤蟆笨拙地跳过田埂。③烙印在记忆屏幕的第一个小动物大约是一只螳螂。那时我似乎四岁左右,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父亲从乡下回来,逮回一只绿色的螳螂。螳螂夸张地掀动两个大刀一般的前臂,雄视左右。父亲用一根细线拴住螳螂的肚子,细线的另一端捆在插入泥土的小竹竿。阳光透过丝瓜的藤蔓照射下来,碧绿的螳螂通体透明。我想起来了,少年时代我和一批小伙伴还迷恋过寻找蜗牛。我们翻检所有的草丛、墙根、瓦砾堆、石缝,所有的蜗牛被搜索一空。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觉得这些游戏既幼稚又不卫生,于是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开始忙碌一些另外的事情。④起身拍了拍身上,数十年的时光仿佛一下子消散在尘埃里。那些小动物只能活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回忆里,如同一部黑白的老电影。现在我们的身边只剩下各种人工合成材料,无论是墙壁、地板、各种管道和导线,还是手机、电脑、汽车和飞机。我的寓所里现在只养一只狗。它的大部分时间都关在阳台的玻璃门背后,每一天眼巴巴地望着栅栏外面的陌生世界;它的四个爪子几乎没有机会触碰到真正的泥土。⑤“大地”是一个沉稳的词,“大地”隐喻的是宽厚、阔大、质朴和不尽的生机。山脉起伏,河流蜿蜒,树木葱茏,湖泊的水面映照出闪亮的落日余晖。我突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到所谓的“大地”了——这一幅景象多半是从飞机的舷窗上看到的。⑥栖身于天地之间,古人不时以植物自况,伸出根系扎入泥土,牢牢地抓住大地是立身之本。汉语之中,“根本”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众多带“根”的成语表明了古人对于大地的敬畏,例如“根深蒂固”、“落地生根”、“寻根究底”、“游谈无根”,如此等等。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匀出心情想到泥土和大地?我们要么上电影院,逛服装店,寻觅佳肴美味,要么坐在玻璃幕墙背后的办公室里,精心地算计某一个官职或者某一笔款项……闲常的日子里,我们对于大地仅仅剩下象征性的牵挂:庭院的角落摆两个盆景,阳台的栅栏上种几簇花——遥远的大地仅仅是花盆里的一小撮泥土。⑦那一天我路过一个修建之中的公园,突然嗅到了浓郁的青草气息。一些工人正蹲在一块坡地旁边铺草皮。浓郁的青草气息有些呛鼻,我想起了夏日曝晒之下潮湿的田园或者树林间腐殖层蒸发出的气味。这时,青草气息是粗鄙的乡野,混杂了泥土和粪便的味道。久违的气息令人想到了各种遥远的故事。⑧太太没有正式侍弄过庄稼,长年累月的公寓生活让她觉得,如果有一个庭院种些什么,真是莫大的奢侈,她在墙根的一个小土坑里种下一棵柠檬树苗,自豪得如同拥有一座果园,不少邻居都会踱过来看一看,夸奖几声。太太乐观的推算这棵柠檬树苗何时发育成熟,何时可以结出多少果实,絮絮叨叨的如同农妇,于是,丰收的气氛突如其来的弥漫开来。⑨泥土无声无息地消失,古老的农耕文明如同一个遭受遗弃的废墟深深地埋葬在水泥路面之下。什么时候还能返回大地的正常节奏——返回腰圆膀阔,心思简朴的日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老话:晴耕雨读。古人心目中,书本与泥土共同守候在我们的日子里。文章的气韵交织于阳光、风雨、泥土和各种植物之中,读起来才会有悠然心会之感。现在我们的阅读大部分都发生在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上,囫囵吞枣,一目十行。⑩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景:一堵土黄色的围墙,墙上挂下几丛茂盛的藤蔓和绿叶,上面点缀一些紫色的花朵。天气微寒、细雨,围墙之内的屋子没有关门,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屋子中央的一张长桌和靠墙的一架书,咖啡的香味隐约拂过……

(有删改)

7.第②段画线句对小动物的描写生动而鲜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

8.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且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9.第⑥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3分)

10.阅读第⑧段,简析写太太种柠檬树苗有何作用。(3分)

11.下列对第⑨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最后一段进行赏析。(6分)

考察知识点

  • 文学类阅读(选考)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通过对记忆中泥土里小动物的真切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泥土的特殊感情。

解析

作者写那些小动物,“慵懒的蚯蚓,神经质的蚂蚱,鬼鬼祟祟的四脚蛇,纹丝不乱的蜗牛,浩浩荡荡的蚂蚁队列,还有拳头大的蛤蟆笨拙地跳过田埂。”用了那么多修饰语,让读者也觉得这些小动物是很可爱的。但这些描写之前,是一句“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可见作者对这些生活在泥土中的小动物的浓深的情感。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答题时首先找到作者写那些小动物的语句“慵懒的蚯蚓,神经质的蚂蚱,鬼鬼祟祟的四脚蛇,纹丝不乱的蜗牛,浩浩荡荡的蚂蚁队列,还有拳头大的蛤蟆笨拙地跳过田埂。”这里作者用了那么多修饰语,表现这些小动物的可爱。同时联系前一一句“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可见作者对这些生活在泥土中的小动物的浓深的情感。

易错点

不能联系语境进行解答,作答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句将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小动物的回忆比作黑白老电影,(1分)通过黑白老电影的年代久远来写对小动物的记忆时间久远,(1分)把抽象的记忆转换为人们熟知的事物,(1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的人无法亲近泥土和动物的无奈之情。

解析

 “那些小动物只能活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回忆里,如同一部黑白的老电影。”“把那些小动物只能活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回忆里”,比喻成为“一部黑白的老电影”。老电影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对小动物的回忆也将要淡出人们的记忆。这样的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的生活远离了泥土,远离了动物的无奈和痛惜。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题目中已经有明确提示比喻修辞,所以联系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即可, “把那些小动物只能活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回忆里”,比喻成为“一部黑白的老电影”。这样的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从揭示主题方面,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的生活远离了泥土,远离了动物的无奈和痛惜。

易错点

注意分析作答时能和主题联系起来。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作者运用十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古人对土地的敬畏和今人对土地的疏远进行对比,对人们远离泥土的表现进行了委婉地批评。

解析

第六段,主要写出了古人和现代人的对比。古人把生命融入泥土,以植物自况,由泥土创造了很多词语。而现代人,却远离了泥土,只有墙角的一盆花代表了泥土。对比之下,突出了作者对远离泥土的生活的无奈。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要求,找到第六段,分析其内容主要写出了古人和现代人的对比。然后分析这种对比手法的效果。对比之下,突出了作者对远离泥土的生活的无奈。

易错点

不能对对比手法明确判断。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太太的快乐说明人们需要联系泥土,泥土也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为下文情感的进 一步发展作铺垫。

解析

第⑧段,写太太种柠檬树苗,那小小一株树苗,带给了太太和很多人快乐。说明人是离不开泥土的,人和泥土必须建立联系,人企盼泥土带来的丰收是一种天性。这段文字为下文作者想象有一方拥有泥土的空间并抒发身处其中的惬意做铺垫。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分析某一段落的作用,答题时先找到这些信息区间,本题第⑧段,写太太种柠檬树苗,带给人快乐。从主题揭示上说明人是离不开泥土的,人和泥土必须建立联系,人企盼泥土带来的丰收是一种天性。结构上这段文字为下文作者想象做铺垫。

易错点

注意答题规范,分条作答。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被迫中断”说法错误。古老的农耕文明的消失,是人们远离土地的结果。B.“已经无法”说法绝对。作者用了反问的手法,“什么时候还能返回大地的正常节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题思路

回到原文选项,逐一进行判断,从手法、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易错点

D.“电脑及手机阅读”是脱离了泥土的阅读。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在内容上,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带有泥土气息的图景,抒发了对充满泥土气息的生活的渴望之情,也委婉地表达了对人们远离泥土的批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在结构上,结束全文,再次点题,照应开头,使得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

解析

作为结尾段,在结构上一般是收束全文,与开头照应。本题与文章开头对泥土中的小动物的回忆相照应。内容上是升华主旨。本段文字作者想象了一幅图景,这幅图景是以泥土为背景的,充满了泥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泥土气息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了亲近泥土的主题。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结构、写作特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题目已经有明确要求,从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回到文本中分两方面作答。结构上:一是是收束全文,与开头照应。二是与文章开头对泥土中的小动物的回忆相照应。内容上是升华主旨。内容上:本段文字作者想象了一幅图景,揭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泥土气息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达了亲近泥土的主题。

易错点

按要求规范作答。分条分步概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