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8.0分
语文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9.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首先列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分析根源,揭示人文教育的本质;其次指出大国工匠培养需要人文教育的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培养大国工匠过程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其次指出解决办法;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加强人文教育。

考查方向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论证思路题目,注意围绕首先提出什么观点,然后分析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观点等。

易错点

只有术语,没有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人文教育以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作用:说明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及作用分析。设置为两问,第一问主要分析“人文教育”的作用。钱三强的例子,在文本中找到,说明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考查方向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一是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二是从文中找出对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进行筛选概括。

易错点

学生容易忽视第二问的小问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培养工匠精神需要:①培养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②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③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和生命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意的分析概括。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所具备的条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培养专注技艺;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在工程技术中融入思考等。

考查方向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题思路

作答此类题,首先概括出具备的条件,然后再结合文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易错点

此题要点较多,考生在概括答案是容易要点不全或内容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