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0.0分
语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

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

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海船遇到台风,靠谱的做法是找个安全地方抛锚。民间把郑和神化了,抛的锚也就化身为“镇海针”了。

不得不佩服写出“定海神针”的这位作者的想象力:因为是棍子,所以能测水深;因为和水有关,所以先归大禹管,后归龙宫管,而龙宫又是号称藏宝的地方。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这真是作家匠心独具的功夫。不妨大胆推测一下,这位作者,恐怕和海洋、水运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不要说古代,即便是现代,海船上的各种工具,恐怕一般人也多不认识。只有见过这种东西的人,才编得出这样的细节。

(取材于李天飞《李天飞讲西游·第三回》)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一句中的“定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第三段中“惊人的‘巧合’”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指代不明。文中说“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B选项中的通过测量其长度中的“其”指的是定子,而不是原文中的绳子。

考查方向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在原文寻找对应文句并进行仔细推敲比对,特别关注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易错点

选项C中“增加了使船只在水面上停稳的功能”这句话在原文没有直接的表述,容易让学生误以为是无中生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中对金箍棒的描写极为相像:大小形制(或“)一致,都有箍,褐黑色、质地坚密似铁的铁力木与乌铁的颜色质地很相似。长度、粗细、形状”

解析

考查概括内容要点。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找出“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和“《西游记》中对金箍棒的描写”的相同的或相似的地方。然后在描写二者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找出三个点(即长度、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概括内容要点时应该分条回答,不要遗漏要点。

考查方向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整合、归纳概括。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巧合”指什么和什么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然后再描写《西游记》中的金箍棒的第一段和描写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的第三段找出它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易错点

要找出二者的相似点并不难,可考生容易把“长度、粗细、形状”这一类分成三类来回答,这样就是遗漏要点。再者只会找出特点,而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容易忘记答题时首先要概括题干,即“惊人的‘巧合’”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中对金箍棒的描写极为相像,这样又丢了总概括的1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所拟标题要能概括材料所给的内容。从原文来看第一段介绍金箍棒,第二段可以抓住关键句“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 第三段的关键句“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第四段关键句“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特别是最后一段的“作为全书最重要的道具,金箍棒就这样被安排出不凡的来历”。总结四段中关键句的关键词“来历、椗子的翻版、和椗子的联系、被安排出的来历”可以判断材料讲的是《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是从生活中的椗子想象创造出来的,故选D。

考查方向

概括材料中心。

解题思路

快速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也可看做关键句,分析关键句来判断材料的中心,即可迅速概括所讲的内容,再比较分析四个选项,从而判断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C选项容易误导考生。原文讲述了神话传说,考古发现以及民间传说,容易让考生误解为金箍棒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