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起来。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仅限于耶稣会会士努力传布天主教方面。耶稣会会士力图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相容的。耶稣会对儒家学说的迁就,导致了它与天主教其他修会之间的争论及其最后的灾难。1745年,罗马教皇最后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偶尔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傲慢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实际上,当时,中国的考试制度和儒家伦理观给欧洲留下的印象,较之欧洲的科学和数学给中国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罗马教皇作出裁决后的那个世纪里,中国和西方之间无任何思想交流。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之后,依然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的兴趣,但这些教导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根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49.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12分)

50.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变化及启示。(1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交流具有双向性;传教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少数中国人参与;教会试图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传播内容限于科学和神学;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导致西学在中国传播受阻。(12分)

解析

据材料一“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起来”得出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据材料一“实际上,当时,中国的考试制度和儒家伦理观给欧洲留下的印象,较之欧洲的科学和数学给中国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得出交流具有双向性;据材料一“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仅限于耶稣会会士努力传布天主教方面”和材料二“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得出传教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少数中国人参与;据材料一中:“耶稣会会士力图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相容的”得出教会试图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据材料一中“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导表示过一时的兴趣”得出传播内容限于科学和神学;据材料一“罗马教皇作出裁决后的那个世纪里,中国和西方之间无任何思想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导致西学在中国传播受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

解题思路

要结合材料问题读材料,对材料进行逐层细读,切实找到每一层的意思在进行分析概括。

易错点

读不懂材料,对材料不能准确的分析和归纳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变化:伴随列强侵略,西学东渐内容逐渐深入和广泛;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具有爱国救亡的时代特征;传播媒介更加多元,推动中国社会变革。(9分)

启示:吸纳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反对全盘西化或民族文化虚无主义。(4分)

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以及从徐光启、张之洞、严复的主张中可以得出西学东渐内容逐渐深入和广泛;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严复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具有爱国救亡的时代特征;传播媒介更加多元,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第二小问启示,涉及我们对民族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吸纳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反对全盘西化或民族文化虚无主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的西学东渐

解题思路

熟练的掌握近代西学东渐的相关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材料一的信息进行比较,得出二者的不同,然后根据不同谈启示。

易错点

不能对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和近代的西学东渐进行比较,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充分或者是对材料不能宏观的观察是做错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