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轮为基础的学科。
21.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或实验基本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①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②用酒精洗涤粘有硫粉的试管
③用棕色细口玻璃瓶保存氯水、浓硝酸
④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为测定熔触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22.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采用B装置制取氨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如果用c装置制取氨气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2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热稳定性 ⑤与氧气反应
24.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以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
①CO2 ②NO ③Cl2 ④H2 ⑤HCl
③④ (2分)
①在实验室量取液体时,因为量程太大,会使区分度增大,而加大误差;量程太小,需要取多次,也会加大误差,采用就近原则,所以不能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故①错误。
②硫微溶于酒精,应用二流化碳洗涤,故②错误;
③用棕色细口玻璃瓶保存氯水、浓硝酸能防止氯水、浓硝酸的分解,故③正确;
④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④正确;
⑤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在加热下反应,而使坩埚炸裂,故⑤错误;
故选③④
①在实验室量取液体时,因为量程太大,会使区分度增大,而加大误差;量程太小,需要取多次,也会加大误差,采用就近原则,所以不能用50mL量筒量取5.2mL稀硫酸;
②硫微溶于酒精,应用二流化碳洗涤;
③用棕色细口玻璃瓶保存氯水、浓硝酸能防止氯水、浓硝酸的分解;
④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在加热下反应,而使坩埚炸裂;
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在加热下反应,而使坩埚炸裂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2分)浓氨水、生石灰(氢氧化钠、碱石灰)(2分)
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采用B装置制取氨气,可采用NH4Cl和Ca(OH)2加热制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如果用c装置制取氨气,可采用生石灰(氢氧化钠、碱石灰)的放热使浓氨水分解制取;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浓氨水、生石灰(氢氧化钠、碱石灰)。
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氨气,如采用B装置制取氨气,可采用NH4Cl和Ca(OH)2加热制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如果用c装置制取氨气,可采用生石灰(氢氧化钠、碱石灰)的放热使浓氨水分解制取;
如果用c装置制取氨气,可采用生石灰(氢氧化钠、碱石灰)的放热使浓氨水分解制取
②④ (2分)
气体的收集方法的选取只与密度、溶解性、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有关;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决定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是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而溶解性则决定了能否用排水或者其他液体的方法来收集;故答案为②④正确。
气体的收集方法的选取只与密度、溶解性、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有关;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决定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是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而溶解性则决定了能否用排水或者其他液体的方法来收集;
气体的收集方法的选取只与密度、溶解性、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有关。
③ (2分)
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气体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可为氯气、氯化氢,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应为氯气,则尾气吸收式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吸收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③。
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气体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可为氯气、氯化氢,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应为氯气,则尾气吸收式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吸收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污染空气。
氯气的尾气吸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吸收氯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