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哈尔滨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哈尔滨第三中学 月考

  • 24371人已学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佛教文本。其本事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法的历史事件,并以佛教“原罪——消业——解脱”的教义体系为基本情节模式,宗教倾向上虽然佛道并举,但“重佛轻道”更为明显,因而在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字里行间洋溢佛光禅意。但是,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脱离了佛教轨道,最终被道教徒攘夺。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直接导致佛教徒主动疏远、拒绝,放弃《西游记》这块本属佛教的阵地。而且,“圣僧出世”的故事,对佛教徒打击最大,但却完全符合道教的教义,成为《西游记》道教化的重要一环。

因为《西游记》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丑化。在神魔精魅世界中,唐僧作为凡人最为愚昧、软弱,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从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做如此颠覆性的“异化”,引起佛教徒的强烈反感。这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完全不一样,“神魔”这一载体形式对于“唐僧取经”定型、传播的是非功过,值得研究。

相对于佛教徒的主动退让,道教徒却对《西游记》充满热情,他们从一些故事情节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观存在的道教内容,于是大肆阐发,甚至不惜恶意增删、篡改,做道教化“误读”,最终将《西游记》拉入道教的彀中。

《西游记》的道教化“误读”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时有“奉道弟子”汪澹漪,倾尽全力,将《西游记》评点、篡改为《西游证道书》。为了实现《西游记》道教化目的,汪澹漪不择手段。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内容之外,还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处机;又附录一篇《长春真君传》,歌颂邱处机历时四载远赴雪山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并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师西行壮举;再编撰一篇《玄奘大师行状》,揭示《西游记》之原型。应该承认,汪澹漪不愧为一个高明的图书包装策划师,从此,《西游证道书》大行其道,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后来流行的《西游记》文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正旨》都是脱胎自《西游证道书》的道教评本。

道教徒怎么会如此看重和觊觎一部佛家稗说呢?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夺《西游记》并非偶然。在中国宗教史上,佛道两教多有缠夹,其关系可概括为共存、互渗、竞赛和论争。道教教义芜杂,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成仙无可证实,尤其“老子化胡”一说荒诞不经,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历史上佛道论衡的总体趋势是佛胜道负。清代,随着外来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崛起,道教日显衰落,失去主导地位。再者,明清之际,实学昌盛,西风东渐。在这一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危机,急于将自家思想回归正统,以及对其内部各种旁门邪说进行清理、批判。

凡此可见,从汪澹漪开始,道教徒一直坚持对《西游记》做道教化“误读”,直至它花落道家。

(选自竺洪波 《<西游记>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不属于道教攘夺《西游记》的原因的一项是(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值: 9.0分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1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吴骏公书

侯方域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天下,议者谓旦夕入相。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然学士身隐而道弥彰,域之羡学士之披裘杖藜也,过于坐玉堂、秉钧轴远甚。近者见江南重臣推毂学士,首以姓名登之启事。此自童蒙求我,必非本愿,学士必素审,无俟鄙言。然而学士之出处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望学士者,亦自此分矣!窃以为学士之自处,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试言之,而学士垂听之。

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后不数岁,而仕至宫詹学士,身列大臣,其不可者二也;清修重德,不肯随时俯仰,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人生富贵荣华,不过举第一人、官学士足矣,学士少年皆已为之,今即再出,能过之乎?奈何以转眼浮云,丧我故吾?其不可者三也。昔狄仁杰仕周、耶律楚材仕元,其一时君相,皆推心腹而听信之,然后坚忍委蛇,仅能建竖,两人心迹亦良苦矣!今不识当路之待学士果遂如两人否?其不必者一也;即使果如两人矣,而一时附风云、辅日月,何患无人?学士,前代之遗老也,譬有东邻之寡,见西家财业浩大,孤弱颠连,自负能为之综理,愿入其室而一试焉,其后子仰母慈,奴婢秉主威,果如所操信,则西家之健妇也,顾其若东邻何?其不必者二也。

凡此三不可、二不必,亦甚平常,了然易见。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亦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言。万一有持达节之说陈于左右者,愿学士审其出处之义,各有不同,坚塞两耳。幸甚!

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这是侯方域于顺治九年(1652)写给吴伟业的信。吴伟业(1609—1672),字竣公,因曾在明崇祯时做东宫侍读学士,故侯方域称其为学士。②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③处:隐退。④达节:明达世情,识时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2)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分值: 19.0分查看题目解析 >
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吴潜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8.“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全词。

分值: 11.0分查看题目解析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垂钓的遗憾

杨晓敏

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成一个结实的钓竿。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天上的弯月尚明,芦尖上露珠闪动。我惊奇地发现那狼藉的鱼卵早已连成一片,颜色变成黑芝麻般了。我心中涌动起一种无可名状的快意,黑鱼果然尚在。我小心翼翼,刚把钓钩落入水中,手感一沉,极有劲力,塘面泛起一汪水势。这是黑鱼试探性的一击,含有威胁性和恐怖的成分。十多岁的顽童,连好奇心理也是脆弱的。一旦与隐蔽的黑鱼对垒,心情则忐忑不安了。

⑤说是钓黑鱼,其实是“逗弄”,把特制的钓钩儿在水中一颤一颤,以激怒黑鱼。黑鱼盛怒之下,毅然吞噬,才会死命咬住。我又钓,无动静了。连续颤了几十下,依然无异样感觉。稍松懈时,竿儿一沉,我一抬,竿儿未起,惊喜之中,使尽全身力气向上猛甩。随着轰隆轰隆的击水声,硕壮无比的黑鱼露出水面,嘴里咬着钓钩不松。我不敢犹豫片刻,刺啦一扔,黑鱼在脱钩的同时,早跌落在五米开外的塘坡上。巨大的惯性,使我也趔趄不止。黑鱼出水后凶相毕露。在鱼类的灵性和求生的欲望驱使下,它呼呼地猛蹿几下,试图扭动巨大的尾鳍,回归到它逍遥和逞威的清水塘里。我几乎手足无措,根本不敢对视黑鱼那喷火的目光,更不敢伸手去摁住它。情急生智,伸钓竿连连拨动它,才不至于让它重温旧梦。

⑥那条黑鱼足有七八斤重。父亲惊叹,用疑惑的目光睨我半天,才相信真是我从水里钓出的。当时,乡下人是不大喜欢食黑鱼的,认为它肉粗且皮厚,口感不好。炸熟费油,煮烂熬锅。吃黑鱼时,往往是先把它干放在大盆里,浇入滚水,用锅盖封死,任黑鱼垂死挣扎。这样刚好把鱼皮烫掉。无论油炸还是煮汤,都好拾掇了。

⑦那天,我无论如何也咽不下溢着鲜味儿的鱼汤。黑鱼冒着火花的眼睛,幽怨地叠印在我脑海里。

⑧我在那个明媚的早上,完成了我的梦,却将另一个梦无情地粉碎了。曾经无数次地设想,假如再有此境遇,我还有勇气重复做一次吗?回答总是否定的。

⑨多年来,我时常对自己说,忘掉它吧,它毕竟只是一条鱼。可事与愿违,在梦里,记忆愈加清晰,那一双喷火的目光,依然在闪烁。

(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②自然段的作用。

13.结合第③~⑦自然段的内容,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14.文中三次写到黑鱼的目光,请分别说明其在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分值: 25.0分查看题目解析 >
5

“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总会开展有关热点问题网民关注度的调查,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部分调查结果的统计表格,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19.与前一年相比,2016年网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哪些特点?(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0.请根据所呈现出的特点向政府部门提出两条建议。

分值: 6.0分查看题目解析 >
填空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6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蜀汉危急之时,内外臣子毫不懈怠、舍生忘死的原因是:“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两句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3)《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广、楼阁高耸入云的句子是:“                                。”

分值: 6.0分查看题目解析 >
7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南方人爱吃馄饨,        ①          ,这是地区饮食习惯差别之一例。馄饨和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        ②        。所不同者,馄饨的形状像中国护士的帽子,而饺子的形状却像半圆的月亮。其实,在早些时候,        ③         ,也没有形状的差别,凡薄面裹馅的食物通称为“馄饨”。

分值: 5.0分查看题目解析 >
单选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8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英雄好汉们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不在了,他们最终只落得个               的结局,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②冬日里,寒风凛冽,雪花飘落,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山林里各种活跃的小动物都已               ,不见了踪影。

③生产在不断变革,社会在不停变化,一切固定的东西都          了,一切新形成

的关系也陈旧了,看待这个世界,眼光也自然不能一成不变。

A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B

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C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D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9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黑龙江旅游部门基于打造“避暑胜地”“冰雪之冠”等旅游形象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火山湿地”“大美雪乡”等几大特色旅游品牌。

B

连环画即使市场衰微,一幅画也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绘画,并自称“画匠”,要求自己像工匠一样专注和执着。

C

有人宣称成立以实现“港独”为宗旨的组织,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触及了“一国两制”的底线。

D

近日,人们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密切关注山东疫苗事件,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连续回应,澄清了相关问题。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0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

的。                                                

①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

明清的诗歌传统

②它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是既弯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

③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进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④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

⑤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

⑥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

A

①③④②⑤⑥

B

③①④②⑤⑥

C

④①②⑤③⑥

D

④②⑤①⑥③

分值: 3.0分查看题目解析 >
书面表达 本大题共60分。
11

21.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说:“见名人,要见其人,不见其名……大多数人是只见其名,不见其人。”

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格。”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值: 60.0分查看题目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