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0.0分
历史

材料一 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材料二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一时之间,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材料三 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6.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退却”和美国的“计划”各指何事?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两者的实践产生了哪些相似影响?(6分)

27.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与“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在经济领域有何不同?“新的体制”确立产生了怎样的作用?(8分)

28.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评述材料四中作者的“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这一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指: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

突出特点:“退却”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是指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2

影响:推动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2

解析

1、材料一中“列宁”、“1921年”、“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说明战时共产主政策失败后,列宁在1921年进行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二中“全球经济危机” 、“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 说明罗斯福新政。2、“突出特点”换一个角度思考,就是指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第三问主要就是考察两者的影响。

考查方向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非常简单,但是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本题就会失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经济领域的不同:经济体制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取代单一的公有制。(4分)

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增强了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任答4点计4分)

解析

1、经济领域的不同,主要从经济体制、所有制方面和分配制方面来思考。2、作用方面主要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考查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本题的第一问还是需要认真思考一下的,有的学生可能会想不到答题的方面。第二问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本题就会失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作者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训的必然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4分)

结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1分)

解析

首先要先弄清楚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在进行判断。材料四的观点过于片面,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特指资本主义,认为苏联的解体就代表共产主义正在走向衰弱,观点太片面。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会使共产主义走向衰弱,它是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的。并且中国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考查方向

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解题思路

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分析。

易错点

这一问判断很简单,但是观点的叙述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