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5.0分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他对中国衰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他的书被青年学生抢购。但是,孙中山等激进人士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满族王朝并建立共和国。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1906年11月下令将六部扩大为十一部;1907年8月把汉族总督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1908年8月27日发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三个任命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

——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16.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主张中国实施“立宪”的原因。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立宪运动”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和依据:

解析

根据材料中“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得出答案: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影响。材料中“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得出答案:忠君意识浓厚,民族意识淡薄;材料中“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得出答案:专制和独裁是腐败的根源,政治必须改良;材料中“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得出答案:缺乏实行真正民主和共和制度的社会基础

考查方向

考查清末新政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易错点

对材料中内容未进行认真分析,容易漏掉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历史作用: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的作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为辛亥革命做了准备,传播了民主思想。

考查方向

考查清末新政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积极影响:推动经济自由发展;袁世凯和北洋的崛起;消极:为了实行新政,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筹集经费,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劳苦大众生活更加贫困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易错点

对材料中内容未进行认真分析,易总结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