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2.0分
历史

36.“无为”与“有为”

  材料一: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考察知识点

  •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同考题推荐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汗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政令实施宽简舒缓,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2)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大体解决了汉初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设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有关汉初一来的民生问题,汉武帝未能“有为”,如未采纳董仲舒的“限田”、官吏不得经商货殖等建议。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