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34.0分
历史

材料一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楹联。岳麓山在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唐末五代时期,僧人智璇等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学舍,后在此基础上扩建诞生了岳麓书院。

北宋咸平二年,潭州太守李允主持了书院最大一次扩建,还请得国子监的《义疏》《史记》等典籍,正式建立藏书楼于讲堂之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因办学成绩卓著,风闻天下,皇帝召见了书院山长周式,并赐予御笔亲书的“岳麓书院”匾额。书院还“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七十二贤是孔子门下德才出众的学生,十哲指其中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并供祀本学派大师以及忠臣学者……这里走出了王夫之、曾国藩等一大批风流人物。后人称赞说:“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学者无将落之忧。谁谓潇湘?兹为洙泗。谁谓荆蛮?兹为邹鲁(洙泗、邹鲁都代指孔孟故乡)。”

——摘编自朱汉民《岳麓书院》

材料二  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女子国文教科书》,是中国最早的专门为女子教育而编订的教材之一。其第六册目录如下:

材料三  中世纪的学校是培养修士和神父的地方,各种年龄的年青人和一位教师坐在一起,能学多少学多少。15、16世纪,欧洲学校教育开始按年龄和程度分班,每班有各自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拉丁文仍是主课,又增加了希腊文、历史和道德哲学。学习拉丁文(以及希腊文)是为了能够阅读抒情诗、演说、信札、历史以及哲学论文等古代著作,而这些著作为每一代受教育的精英提供实用的教训,他们或成为未来的大臣、外交官,甚至成为统治者本人。经过改革的教会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必须会阅读并靠自己的能力来理解经文。此时几乎欧洲每个地区都有了自己的大学。在许多捐赠奖学金的推动下,英国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法国的专科学校在城市中纷纷建立。一些私立学校成为向工匠和商人传授必要技能的地方。有的学校为穷孩子保留了房间,并向他们提供简单的就业机会,以解决学费问题……牛津大学学生中约半数是“平民”。其中一些人获得了国王授予的不能继承的贵族头衔,从而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摘编自(美)帕尔默《欧洲崛起:现代世界的入口》等

13.阅读材料一,概括岳麓书院建设过程中的特点。(4分)谈谈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6分)

14.阅读材料二,概括这本女子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4分)

15.阅读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从社会进步与近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对材料三加以解读。(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体现儒、佛等多种文化的融合;民间所办,并获得政府的支持;不断改建、扩建。

影响:推动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儒学的发展;

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典籍的保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内容广泛;涉及中外历史地理、自然现象、近代西方科技和体育知识;重视道德熏陶,注重品德养成;技能介绍方面侧重家庭劳动技能;渗透了爱国、自强的意识。(8分)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逐渐兴起;既受到中国传统礼教与社会习俗的影响,又受到西方经济文化的冲击;近代民主思潮推动了妇女解放。(6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评分标准:

评分项一:提取信息(4分)

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并建立与主题明确的联系,得4分

材料信息提取不够充分,或未建立明确联系,得1-3分

未能提取有效信息,得0分

评分项二:阐释(包括分析、总结  4分)

能够结合史实,按照主题,对提取出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地阐释,得4分

能够结合史实,按照主题,对提取出的信息阐释不充分、不够准确,得3分

结合史实,对提取出的信息阐释与主题结合不紧密,得1-2分

未阐释,得0分

评分项三:组织(2分)

叙述成结构,逻辑清晰,论述合理,得2分

叙述连贯通畅,得1分

仅仅罗列,得0分

示例:

15~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呈现新特点。经济上工商业兴起,城市市民阶层壮大;文化领域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出现研究古典文化的浪潮,并追求人性的解放;政治上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权力强化。

这一切带动了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学制和课程更加完善,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分类课程和年级制度,课程上也逐渐从神学拓展至社会科学和技术领域,为经济、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服务,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第二,社会对教育投入的提高,建立了更多的大学,并推动了中等教育、专科教育的兴起,有利于提高民众素质,培养独立人格;第三,教育面向的受众也不断拓展,平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成为改变自身地位的途径,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综上所述,社会进步影响了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教育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