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5.0分
历史

13.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并谈谈如何理解“它们……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制度;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从周“礼”为核心的奴隶制统治秩序到封建法律的全面确立;从世卿世禄制到任免制、察举制的选官制度。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奴隶制度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

(2)经济:城市繁荣,“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社会:市民阶层发展。科技: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运用。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特点:向西方学习;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或答以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武器亦可给分)。

贡献: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培养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

解析

此题材料本身难度不大,但是【材料一】中的现代化,必须理解为“从分封向中央集权的转变”,这就是当时的现代化。【材料二】是外国学者对于中国宋代社会面貌的研究评论。与西欧资本主义诞生之前的情况相比较,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的,但是这种评论和教材的传统观点差别较大,必须慎重。【材料三】基本就是戊戌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1)问难度大,材料中只有“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的提示对于周代的制度的表述很难做到准确精炼。例如:史实:①从分封制想郡县制转变;②从宗族礼法统治向封建法律体系统治变化;③从世卿世禄制到任免制、察举制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也可以得分。内涵比较容易。

(2)问,相当于先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在谈谈这些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涉及到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有难度。

(3)问,比较简单。特点:“托古改制”,借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改良理论。(课本的重点,会反复强调)。但是“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容易局限于思想文化领域,不会联系政治和经济发展。

考查方向

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

解题思路

本题的材料蕴含的有效信息不多,只能起到一个时间定位和引起话题的作用。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将“政治”“经济”“文化”统一联系起来才能得高分。必须要能过将不熟悉的材料“转化”,并且和课本联系题来。

易错点

(2)问,涵盖的知识点多,不容易回答完整。

(3)“贡献”回答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