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2.0分
历史

近现代史上多种形式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问题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孙中山

材料二 对西方文化的服膺,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上职业革命家的传奇生涯,使孙中山的目光远比同时代人敏锐和高远。……他对民生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人民的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是政治革命,包括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涉及到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则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展、产品销售等。两次“革命”最初主要是孤立地进行的,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

47.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2分),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实现此理念所进行的努力。(6分)

48.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管理方式方面发生的“广泛、深刻的革命”。(4分)

49.有人认为,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工业革命或许比法国革命更为重要,也有人并不认同。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运用所学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观点:认为民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生指人民的生活(或民生内涵丰富,包括人民生命、生存、生计等)。(共2分)

努力:理论方面:①将“民生”作为三民主义之一,提出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②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节制资本”。(写出1条给2分)

实践方面:①结束帝制,创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民生提供政治保障。②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强调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等自由。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律法规,奖励实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人民提供生计。④亲自创办实业,修建铁路,改善民生。

(实践方面四点,写出其中2条或言之成理,说明史实与民生的关联,给4分。)

解析

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文字“民生问题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对民生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人民的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生”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即可。

考查方向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起源、理论和实践。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有效信息提炼观点概括作答,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回答孙中山先生做出的努力。

易错点

不能提炼材料有效信息,不能调动相关知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管理方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政企业分开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加强和健全法制建设。(写出一个即给2分,共4分)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管理体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等角度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管理方式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即可。

考查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管理方式方面的变化。

解题思路

围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管理方式方面”这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管理体制、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

易错点

找不到答题思路而胡言乱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评分标准: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10分1.观点是否明确、准确 0-2分(观点无、或无关为0分;观点明确,并与总结不重复,为2分;观点明确无总结给1分)2.角度是否多样化 0-4分(两个以上角度。)3.史实是否充分、准确 0-2分(每个角度给一个史实。)

解析

观点,首先亮明观点,或者认同前一观点,或者不认同该观点,或者一分为二的认识该观点;论述,结合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围绕自己所定观点进行充分论述,最后要有结论性的语言。

考查方向

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解题思路

结合题目要求,首先做到观点明确,然后围绕观点,结合史实进行充分论证。

易错点

观点不明确,论证不充分而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