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5.0分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原明朝“藩封之产”,或因战乱荒芜,或因藩王勋戚逃亡后,田地为农民所占有,也有不少田土为当地豪强侵占。康熙七年(1668),清廷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下诏将“废藩田房悉行变价,照民地征粮,其废藩名色永远革除”。次年,将土地无偿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这些“改入民名”的田土,因为承种者“止更姓名,无庸过割”,故“谓之更名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

——摘编自《明清史料》

16.根据材料,指出清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革的意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实行更名田;固定丁税;摊丁入亩,实行地丁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根据材料中“这些“改入民名”的田土,因为承种者“止更姓名,无庸过割”,故“谓之更名地”。”可以提取出实行更名田的土地政策;根据“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可以提取出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根据“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可以得出实行地丁银制度。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经济-清前期的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更名田及地丁银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根据材料中“这些“改入民名”的田土,因为承种者“止更姓名,无庸过割”,故“谓之更名地”。”可以提取出实行更名田的土地政策;根据“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可以提取出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根据“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可以得出实行地丁银制度。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意义:更名田扩大了自耕农队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朝前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固定丁税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也为摊丁入亩的实行奠定了基础;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由于不再以丁为征税对象,减少了民间户口隐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能力。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我们知道清前期的改革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两个大方面的改革,对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评价其积极影响即可。更名田,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朝前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实际上为雍正朝实行摊丁入地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摊丁入亩的结果使人身依附关系也减轻了,人民可以自由活动了,不会因出门后的徭役而使家里遭到迫害;不移动的人口也不再因为交不上丁税而被迫服役了,劳动积极性因之提高了很多。“摊丁入亩”以后,中国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最突出的反映是人口的增加。耕种面积增加了,手工业技术又有提高,国家的收入和储备有了增长。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经济-清前期的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更名田及地丁银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能力。根据材料中所反映的信息,我们知道清前期的改革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两个大方面的改革,对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评价其积极影响即可。更名田,促进了清朝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朝前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广大农民负担相对稳定,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实际上为雍正朝实行摊丁入地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徭役向赋税转化的重要标志。摊丁入亩的结果使人身依附关系也减轻了,人民可以自由活动了,不会因出门后的徭役而使家里遭到迫害;不移动的人口也不再因为交不上丁税而被迫服役了,劳动积极性因之提高了很多。“摊丁入亩”以后,中国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最突出的反映是人口的增加。耕种面积增加了,手工业技术又有提高,国家的收入和储备有了增长。

易错点

本题易错点在于:

1.对改革意义表述不能抓住材料信息来解题;

2.回答不全面,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