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20.0分
历史

选考题:请考生从下列四组试题(每组2题)中,任选一组试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组计分。

题组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退休)。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通典》

      材料二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弘治四年(1491年),又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清朝文官,六十岁令致仕。武官则不然,副将以下,年满六十,概予罢。低级武官,退休更早,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摘编《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发展演变》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官吏“致仕”的变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实行官吏退休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

   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里根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几年之内平衡联邦预算。1981年2月18日,里根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根据这些方面的内容制订的。

        从1983至198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2%。这次回升时间,高于战后前8个经济周期45个月的平均长度。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撤切尔改革与里根改革的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

 

题组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2)依据材料概括归纳《临时约法》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穆尼埃在《人权宣言》中写道:不满路易十六召开的三级会议的人们愤而组成国民议会,并提出制定宪法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议会,并且调集大批军队集结巴黎附近。民众们推翻了国王,并且开始以新的理想来设计国家的方向。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和义务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不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1)依据材料指出穆尼埃认为发表《人权宣言》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中包含的“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有哪些?概括指出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题组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本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的加害者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

   (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依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

 

题组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摘自《焦裕禄》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18日上午,总书记在兰考县委老办公楼举行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开门见山:“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摘自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现在中国共产党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焦裕禄精神?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2.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