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拉萨市2016年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拉萨中学 月考

  • 57420人已学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 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士”对中国文明形成的贡献不包括( )

A

“士”的流动对春秋战国政治影响极大

B

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

D

主持一些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2

25.小明同学在北京旅游期间参观某一景点。讲解员是这样讲述的:这一景点曾是清朝某一机构的办公场所,设置于雍正皇帝时期,它的设置,使皇权专制空前加强。这一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3

26.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所做的“德意志帝国政体结构示意图”。从示意图中可以判断出19世纪末期德意志帝国政治的特点是

A

皇帝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B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C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4

27. 2004年5月1日,欧盟委员会原任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说:“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1个新成员国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材料表明促进欧盟扩大化最有利的条件是( )

A

共同的文化遗产

B

共同的心理认同

C

美国势力的减弱

D

两极格局的结束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5

28.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

A

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

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

D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6

29.“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7

30.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8

31.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9

32.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点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低谷的原因:秦朝“焚书坑儒”的压制

B

b处顶峰的原因: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c处低谷的原因:魏晋、隋唐“三教并行”

D

d处顶峰的原因:明清批判传统思想的推动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0

33.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B

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C

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D

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1

34.《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

断代史 整体史观

B

编年史 文明史观

C

编年史 社会史观

D

国别史 生态史观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2

35.“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理,行使直接民权。”孙中山对民权主义的阐述与英美宪政的相同点

①都反对专制②都倡导主权在民③都强调直接民权④都强调权力制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材料一 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

——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

材料二 历来的统治者都说要反贪,但是在专制制度下往往成效不彰,清帝国更是如此。原因如下。第一,有些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人人如此。第二……“近日言官卖折之风甚火。……大抵皆以贿陈奏者也。……明言官多争意气,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耻之甚!”……第三,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它们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附属物。……第四,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现代公民意识没有形成,也没有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材料三 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规定的范围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

36.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

37.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反贪成效不彰的原因。

38.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分值: 20.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4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下图所示)

39.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40.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代伟人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他们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三位伟人向外国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和最终结果

41.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分值: 17.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5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42.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43.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分值: 15.0分查看题目解析 >